与供不应求的农民工相比,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如今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到底 “难”在何处?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表示,必须引导社会需求、大学学科建设、个人期望值三个结构实现契合,而大学生创业在中国现阶段很难作为就业的 “主出口”。
作为中国的一流高等学府,浙江大学的毕业生仍然是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杨卫代表介绍,近年来,浙大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2009年,我校本科生、硕士生一次就业率为95%,2010年一次就业率高达97%。所以,我们并没有深刻地体会到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
杨卫代表认为,大学生就业和 “三个定位”有关系。第一是目标的定位。大学生就业的选择除了就业,还有出国深造、考研等众多选择。去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出国率就从48%上升为52%。第二是层次的定位。去国企、外企还是去民营企业或者自己创业都是各有利弊。去外企工资相对较高,但是个人发展可能会遇到 “天花板”的瓶颈。国企有一定的个人发展空间,但是工资又相对不具竞争性。第三是结构的定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的学科分布、学生家庭和学生本人的期望所体现出的三个学科分布结构往往并不一致。 “如何引导这三个结构实现吻合,就目前来看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指责 “中国大学学科建设和市场无法对接”的观点,杨卫代表认为是片面的。杨卫以外企招工为例,说明有些企业不招应届毕业生,不是因为学生能力问题而是因为企业需要。 “国外大企业在本国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力度很大,因为要培养管理层和技术核心人才,但在他国却要求招聘熟练工式的人才,要求来了就能工作。”
浙江大学的本科教育模式在国内独树一帜。杨卫代表介绍,浙江大学实现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生入学的前两年没有专业,分为文科、工科、医科等七个大类,两年以后,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市场需求再确定专业。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学生的基础打牢固了以后,求职有竞争力,进入职场以后也有发展潜力。”
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浙江省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浙江大学的大学生创业氛围也格外浓厚。杨卫代表介绍,浙江大学为了帮助学生创业成功,在本科生阶段开设了创业创新班,该班每年有100多人,属于 “双专修”性质。在这个班里,学生除了自己选定的专业外,还可以学习企业的组织管理、项目可行性分析、风险投资等创业的相关知识。此外,浙江大学还建立了创业孵化器,由一些创业成功的校友在这个孵化平台帮助在校学生,与学生进行经验交流,帮助他们进行市场分析。
但是,杨卫代表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大学生创业尚不能作为就业的 “主出口”。“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须要具备独特的思想理念、技术水平,以及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丰富的创业知识,并且获得一定的经济上的支撑。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对于一个本科毕业生来说,确实比较高。”而且国外的大学生创业比例比国内高很多,是因为有完备的市场经济机制作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