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压力自涨"身价" 大学生起薪3000是底线

2011-02-17

据市教委数据显示,上海2011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7.5万人,比2010年增加了约7000人,加上外省市来沪求职及往年暂缓就业的毕业生,估计共有20万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在上海求职,人数再创新高。

在如此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对走出校园的第一份工作要求的薪资是多少?他们是如何做出的判断?是价值的体现?还是生活成本的底线?2月16日,新民网记者调查。

在节后的首场毕业生招聘会上,记者随机采访的多位求职大学生表示,他们的求职起薪为3000元。近日,记者又采访沪上部分高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了解到,3000元是他们的底线:即便有月薪1万的梦想,也只有不到3000元的要求;有的面试得好好的,一提出4000元的月薪即被拒。

“平和派”:梦想1万,现在只要2500

陈文喜读的是通讯工程专业,由于专业“挺有竞争力的”,所以他从来不怕找不到工作。他告诉记者,他理想的月收入是1万元左右,“这样既能养活自己,也能存钱结婚买房”。不过,认识到自己刚毕业,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他找工作主要看公司的发展前景,“现在,税后2500元就行。”

“实用派”:自己和家人都要够用

在一所二本院校读市场营销专业的马庆安的理想起薪是3000元。虽然不是外地学生,没有租房的压力,但马同学感到,物价飞涨,平日里和朋友聚会吃饭的花费也不菲。另外,父母也希望她能上缴三分之一的工资,以补贴家用,“工资若是低于3000,哪够年轻人开销的。”

“价值派”:我的工资要体现我的价值

“面试都挺顺利,可我一提工资要4000块,马上没下文了。”沈彬是上海大学英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从去年年底至今,她一直“赶场”参加面试,但因4000元的薪资要求频频被拒。 “我读了那么多年书,毕竟有个成本问题,况且我也值这个价!”小沈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

“无奈派”:生活压力,“自觉”抬价

上海交通大学的李孟良,目前在沪上一家医院内实习,他的理想起薪是5000。作为男孩,他是家庭未来的主要经济来源,还要考虑到买房还贷等问题,小李倍感身上的压力不小,“我自己吃喝玩乐还不够,还要再还贷款,要是工资没有5000元,怎么够呢?”

如果说上海本地学生可以住家里,对于家在外地的万舒,仅租房一项她就不得不将工资要求提高了1500元。“上海的交通费也贵,平时又要在外面吃,成本真的不低。”虽然有点无奈,但为了既能生存,又不会太高引来招聘方的排斥,她定下了3000到4000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