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谈社会实践:学会放低心态进入社会
16日,来自重庆11所高校的20多位学生畅谈其寒假社会实践经历。尽管实践的岗位不同,但这些90后的大学生们均认为,这段经历让他们推开了从学校到社会的一道门,在实践中学会放低心态进入社会。
2010年下半年,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联手推动该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明文规定该市75万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有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要求全市大学生进行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规定在渝大学生就读期间要种100棵树;带薪实习1个月;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做工1个月;开展学军1个月;撰写1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2011年1月17日,重庆市委副书记张轩为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重庆大学生们授旗送行。据重庆市教委统计,在此次活动重点开展了大学生带薪实习、“三进三同”及社会调研活动,组织一万名大学生在寒假奔赴41个区县、86个市直机关部门、30家国有集团和29家民营企业共2871家单位企业带薪实习;集中组织近三千大学生、分散安排十万学子深入农户,了解农民生活和农村现状;并组织大学生开展11个方面的社会调研活动。
今天,参加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察学院08级学生王伟说,通过在重庆公安局渝北分局沙坪派出所20多天的实践,体验到了警察的艰苦与责任,收获最多是懂得要甘于平凡和奉献。而在重庆各大机关实习的大学学子们也纷纷表示,以前道考公务员难,现才知道做公务员也难,做好简单的事情、有平和的心态才能做好工作、融入社会。
这个寒假,重庆师范大学2008级新媒体专业的苟徽没有回到四川农村的家里,而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在重庆主城沙坪坝区曾家镇农安村的“三进三同”活动。一个农村孩子再到农村体验生活似乎鲜有意义,然而苟徽的一席话让所有的人感动:“在这城乡结合部的农村生活的7天让我改变了自己的理想,看到农安村的栋栋砖瓦楼房、家家门前都有柏油马路,我就想起了家乡人还住着竹条瓦房、走着田间小路;看到每家农户都有自来水、用沼气池做饭,我就想着我的家乡人还在挑水烧柴。以前,一个农村孩子能在城市里扎根是一种荣耀,而现在的我想毕业后回到家乡,用知识和汗水改变自己和周边农村人的命运。”
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学生张惜晨的家长张春秋亦颇有感触,以前放假期间,孩子常是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而在实践期间孩子每天按时起床上班,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但如此,孩子的变化也让他欣喜:“孩子在开始实习时,抱怨每天像个机器人总在重复简单的工作,且责任大。但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回家后的抱怨越来越少,而是向我们描述工作中的快乐和新鲜事,并有了责任心”,张春秋说,“将平凡的工作干精彩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以前总担心孩子出社会以后眼高手低,通过女儿的变化让我相信,这些90后的孩子们也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精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