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是不少企业出具OFFER(录用通知)的高峰时期,很多求职者也希望春节前能拿到录用通知后安心过年。可记者了解到,不少求职人员录用通知没等到,却收到了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各种缴费要求。面对节节攀升的求职成本,这些费用究竟出还是不出?
近日,应届毕业生小陆就接到某公司的电话,请他参加公司统一安排的体检项目,不过175元体检费用需要他先行支付,如果录取的话公司会报销。据了解,企业的招聘流程主要为笔试、面试、体检、录用。一般而言,收到体检通知基本等于被录取,只要健康没有大问题,离签约就不远了。所以,接到通知后的小陆很是高兴,可转念一想,又觉得有些奇怪:就在一个月前,他已经收到该公司明确的“拒信”,表示不接纳他入职,可通知他体检时,对方又没说公司改变了录用决定。
那么,这次体检究竟算什么呢?带着疑问,小陆拨打了该公司人事部门的电话。负责人称,体检通知以电话为准,先前的录用名单进行了调整,所以会有前后矛盾。可对小陆提出的“是否体检合格就一定会被录用”的问题,对方又说:“体检只是必经环节,之后还要根据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再次筛选,所以体检费要求是求职者自行负担,公司只报销最终录取的。”
对正在找工作的小陆来说,175元的体检费用并不低。考虑再三,他还是老老实实付款进行了体检,为了给自己多一次机会。不过,他觉得,企业招用身体健康的员工没有错,但应当明确体检与入职的关系。如果用“先体检,然后再筛选”的理由要求求职者自行支付体检费,就不能排除部分企业广发体检通知,然后再按自身需求挑选人才的可能。而在这背后,还存在体检费是否有水分、企业与指定体检机构间是否有“交易”等其他问题,都是对求职者的不公平。
记者调查发现,除却体检费,还有服装费、见习费、办公用品押金等其他费用困扰着求职者。比如,有的企业在正式录用求职者之前,要求求职者先行实习两周,但实习期间所穿的工作服、使用的办公用品等,就要缴纳服装费或“办公用品押金”等费用,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企业虽然表示这些费用在正式录用后可以报销,但对此轮筛选的淘汰率和录用率都避而不谈。
对于以上现象,业内人士指出,求职人员往往处在弱势,如果企业不明确招工和收费项目,很可能将自身的招工成本转嫁到求职人员身上。同时,也不排除部分企业瞄准求职人员的焦虑心态,借体检、见习等环节敛财,求职人员应当提高警惕,在付钱之前问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