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冷专业变热 1个学生挑6单位

2011-01-14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一些矿业类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22%

●成都理工大学最热门的地学类院系,每名毕业生有6个用人单位可供挑选

“去年11月底,我就和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签订了就业协议,年薪5万元以上。”1月13日,成都理工大学大四学生熊波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这个严冬,与许多应届毕业生依然奔走在求职路上不同的是,就读地质学专业的熊波早已找到了“婆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我国加大地质灾害预防和能源开发的需求,地质、勘探、石油工程等这些当初报考时遭到考生和家长们冷眼相待的冷门专业,毕业生找工作时却惹人“眼红”。麦可思调查机构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冷门专业就业率呈现领跑态势,一些矿业类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最高,能达到97.22%。

“冷”专业变“热”1个学生可挑6家单位

“去年底来学校要人的企业特别多,但好多同学都名花有主了。”去年11月22日,在观望了两个月后,熊波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的2010年最后一场大型双选会上相中“婆家”。当日,30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纳贤,有上百家单位明确提出需要地质工程、采矿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其中河南地矿局更是携30多个下属单位来校招人。

据该校学生工作部就业办提供的数据,2010年地质、勘探、土木工程等艰苦专业的签约率达到95%。就业办副主任杨德祥透露,在去年9月到11月的签约高峰段,各省份组团而来的 “用人大军”陆续来校。最热门的地学类院系,平均每天要接待5家企业,每名毕业生有6个用人单位可供挑选。

“许多单位给出的待遇和工作条件都不错。”杨德祥说,如青海有色地矿局开出了新进本科毕业生月工资超过5000元的“诱人”条件,而华东冶金地勘局则给毕业生提供安置性住房,每平方米仅1000元。

杨德祥认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引起了全社会对地质灾害预防等问题的重视,这势必带动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用人需求增大“冷”专业想多招生

同样的就业热度在西南石油大学也在上演。该校上个月举办大型招聘会时,中石化、中石油、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齐聚校园招聘。该校招生就业处张老师说,学校的一本专业及二本与石油相关的特色专业,学生毕业后都供不应求,就业形势很好。

据了解,眼下诸如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专业,虽然每年招生人数都在增加,但供需比例仍不断攀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些关乎国民经济主打产品的特大型企业,年均每年有上千的人才需求计划,中石化更是超过5000人。

张老师说,能源勘探这些“冷专业”历来受到大家的“误会”,总爱将它们和艰苦落后的工作环境及低待遇挂钩。“一些就业热门专业,都是报考时的冷门,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调剂生。”

“以前一直觉得勘探工作很苦,所以没报考。”石油大学学生李瞻说,他大二时专升本才调到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他发现,现在油田的工作环境、生活场所等都有了很大改善,毕业生的工作单位多分布在全国的各大、中型城市。待遇也很不错,一些油田公司招聘时直接就给学生开出两万元的安家费。

成都理工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吕蚕透露,为了扩大招生的领域,2011年学校拟在甘肃等部分省份,将地质学、土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等特色专业放在一本招生,以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

【专家观点】

用发展眼光看专业

省教育厅学生处处长李孝武认为,2011年,我省共有31.8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从目前情况看来,相比工商管理、文学等文科类专业,工科专业的就业情况更加理想,尤其是专业性很强的地质勘探、土木工程、石油工程等,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这些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

李孝武说,热门、冷门专业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但“冷”与“热”会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现在就业好的专业,四年后也未必热。学生在报考专业时,不能单纯看热门、冷门,更应该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后,还可以通过参加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等多种渠道为未来的就业提供保障,“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