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超八成学生放弃入学规划,向工作妥协
过半学生对校园招聘会不满意
为帮助毕业生就业,从10月底开始,由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性现场招聘活动以及由各高校主办的校园双选招聘会,以平均每一两天一场的频率在我省举行。
在广大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穿梭于各大招聘会的同时,郑州轻工业学院大学生记者团成员也分赴各大招聘会现场,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大型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实际收回567份,回收率为94.5%,其中有效问卷53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5%。问题涉及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喜爱程度、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调查显示,“迷茫”成求职高频词。有94%的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就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和人生进行过规划,但只有8.62%的人对自己的规划付诸行动;没有人生方向,为就业而就业,多数学生放弃“专业对口”原则;校园招聘会仍是毕业生求职首选,但过半学生对校园招聘会不满意。
毕业生找工作
“迷茫”是高频词
现在,除了极少数特别有想法的学生之外,大多数毕业生在即将离开待了4年的大学校园的时候,内心多多少少都有些挥之不去的怅惘。
“我考大学那年,有人说学计算机已经过时了,法律、金融热门,我就听父母的话选择了法学。4年这么快,眼看就要毕业了,以后能做什么工作,我完全不知道,迷茫啊。”12月16日,郑州轻工业学院校园招聘会上,吕小轩拿着准备好多时的中英文版简历,一脸的无奈。这是她今年参加的第三场招聘会了,每次都是走两圈儿,填几张表格,交几份简历,就抬脚走人了。用她的话说就是,她对那些企业不感兴趣,企业对她也同样。
跟吕小轩有着相同状态的毕业生不在少数,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说起自己的专业,是困惑;谈及今后可能从事的工作,是无措。
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毕业后的方向选择上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直接就业”、“考研或考公务员”、“自主创业”,分别占的比重为66.67%、19.18%、6.9%。然而,在谈及找工作话题时,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会提到同样一个词:迷茫。
应届毕业生迷茫
过来人也迷茫
关于就业,不仅应届毕业生迷茫,很多毕业两三年的“过来人”,日子也是过得浑浑噩噩。
9月2日下午,网友“奔雷追风弄月”在天涯论坛上发了一个题为“大学毕业两年,未固定工作,求各位帮助规划人生”的帖子:本人大学本科毕业,毕业两年了,到现在没有固定工作……25岁,学的是经济学,对外贸有一定了解,比较喜欢计算机、会计,英语四级,计算机三级……家在农村,毕业后一直没回去,为了能在外地待下去,随便找了个餐厅当服务员,快一年了,现在觉得长期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想找条出路,求大家帮忙……
截至昨日,“奔雷追风弄月”的帖子,有近3万名网友点击,得到了1268个回复。除去“打酱油”的调侃回帖,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跟楼主一样无助:“我和你一样很迷茫,虽然我考上研了”“泪流满面,我也是08年毕业的,现在在准备司法考试,也很迷茫”“我也没规划人生,我都毕业3年了”“事业单位混日子,无趣,回家网游去咯”“留爪。楼主问到了跟我也说一声”。
回帖当中,能够给楼主中肯建议的几乎没有。
而在校园招聘会上,不乏已经工作了一两年又参加校园招聘会找工作的求职者身影,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一直在迷茫中尝试、探索。
“迷茫”路口,多数学生用牺牲专业“妥协”
在曾经的理想与当下的现实面前,多数学生在择业时选择放弃“专业对口”,用牺牲专业的方式“妥协”。
受访学生中,有74.86%的学生表示考虑择业与专业的对口情况时会选择“依情况而定”,并表示刚走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只要有机会找到工作,即使专业不对口也会接受;另有6%的学生找工作时对专业对口与否并不关注,他们认为周围许多同学已经找到工作了,即使再“不对口”的工作都会接受,有了工作经验之后,可以再去找自己喜欢并乐意从事的工作。
对此,省内一所高校就业处一位老师表示,学生的这种做法未尝不可,毕竟专业和兴趣、适合之间的关系并不绝对,毕业生可以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自我,跟社会磨合,在尝试后,最终确定自己的方向。“无论作什么选择和决定,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选择】
超九成学生曾经有职业规划
越长大越迷茫,在此次调查中,有94%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规划,但只有8.62%的人对自己的规划付诸了行动。也就是说,多数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和人生进行过规划,只是最终放弃了。
据了解,除了由于当初听从父母意见或者分数较低服从专业调剂等种种原因,在学自己讨厌专业的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并不反感,有近四成的学生表示喜欢自己的专业。他们最初是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的,成为一名好律师、好记者、好老师,做一名软件工程师、建筑师、营销专家,开创自己的事业……这些都是曾经引导他们不断进取的耀眼光环,令人遗憾的是,几乎所有这些梦想,结局都是无疾而终。
不难看出,这些期望都十分美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往往对社会和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当期望值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而逐渐降低后,学生开始渐渐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规划过于理想,最终导致绝大多数人没有对自己规划付诸行动。
【分析】
多数学生求职很迷茫
超八成学生放弃入学规划,向工作妥协
过半学生对校园招聘会不满意
【问题】
校园招聘会仍是首选,但多数学生不满意
网络、微博……尽管就业渠道日趋多元化,但在大学生心中,位居前四的仍是“校园招聘”、“企业专场招聘”、“网络招聘”和“通过人才市场招聘”等,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0.09%、36.12%、6.3%和8.7%。
从数据来看,“校园招聘”仍是毕业生求职时的首选渠道,主要原因是“校园招聘”可以排除上当受骗的因素,找到的工作也比较有保障。
尽管毕业生倾向于“校园招聘”,但却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反映,对校园招聘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太满意”。譬如招聘企业参差不齐,大多都是小公司,招聘职位比较单一;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信息量不足等。
在“希望从学校获得哪些就业方面的信息”这个问题中,有63.31%的受访者选择了“招聘单位的信息”,有21.97%的学生希望从学校了解到“国家政策对毕业生就业起指导作用的信息”。
据了解,目前省内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向的是毕业班,但调查显示,迫于就业压力,去招聘会现场的学生不仅仅是毕业生,一些大二、大三的在校生也穿梭于各个招聘单位之间。他们认为,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到大学教育整个过程中去。
另外,毕业生普遍反映,就业指导的信息应当全面化,不仅要从思想观念和个人完善等方面提供帮助,还要与实际社会需要相连接,对大学生求职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