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市始终把建立科学的人才工作机制作为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不断创新人才激励、保障、配置机制,使得人才工作根基稳固、发展潜力巨大。
建立规范化的人才激励机制
设立了1000万元的高级软件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其中500余万元专门奖励软件人才。加大领军人才奖励力度,通过召开科技表彰大会、开展市优秀专家评选活动、设立“星海友谊奖”、选拔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制度等多种方式,大力表彰和奖励优秀人才,弘扬创新创业先进事迹。先后授予钱令希等3位专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人奖励50万元;表奖市级优秀专家达818名、外埠专家180名;选拔市级特贴专家601名。
同时,创新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机制。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以“中国大连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和“中国国际人才市场大连市场”2个国家级人才市场为龙头,以14个区市县和先导区特色人才市场为主干,16个行业人才市场和近200家人才中介机构为主体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在东北三省、环渤海地区形成了较强的区位优势。并推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实施“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在全国首推“无行政收费区”。
此外我市还出台了《大连市新农村人才“振兴之光”计划(2008-2012年)》,并根据涉农区市县上报的实施方案及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2009-2012年大连市涉农区市县推进新农村人才“振兴之光”计划重点项目》,全力推进13各重点项目落实,启动了人才培养、人才支持、智力服务、人才开发资助四大工程,先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2.2万人,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逆势储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严峻就业挑战,我市坚持多策并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把短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长期的人才强市战略紧密联系起来,鼓励和支持企业在困难时期借机储备人才。
以政策为保障,为大学生提供保姆式服务。制定了《大连市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分解表》10余个配套文件,提出了7个方面46项措施。2007年以来,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市级财政先后投入资金近3亿元,建立完善了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就业市场和高校举办的校园招聘会为主体,民营中介服务机构、媒体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功能,实现了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网上交流。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每年开展10次 “人才服务校园行”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提供多元服务。
以基层为方向,引导大学生在基层建功立业。坚持以培养战略后备人才理念为引领,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培养,造就高素质后备人才队伍。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为每名列入计划的大学生提供2万余元扶持资金,同时对列入计划的大学生在报考公务员、报考研究生、参评职称、偿还助学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规定从2009年开始县乡两级考录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40%。整合我市3个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统一纳入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
以创业为导向,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理想。出台了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管理办法,改造了市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设立1000万元创业资金,落实自主创业毕业生在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奖励性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5000余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创业培训,并为388名有创业愿望的毕业生发放了《自主创业证》,358名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得到重点扶持。目前,市及各区市县共建成创业孵化基地17家,进入创业孵化基地的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96户,有500余名毕业生在孵化基地中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