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业再择业?多数民企老板不认同

2010-12-27

昨天的浙江师范大学校园里,来了160多位浙江中小企业的老总,这些老总是浙师大行知学院的兼职教授,他们是为一场专场招聘会而来。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边是企业头痛找不到心仪的人才。在接纳了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后,浙江中小企业的老总,不少选择了校企合作的方式,寻找人才,现场有老总为记者算了一笔账:8年,该企业为校企合作班投入超过了2000万元。这些中小企业老总究竟喜欢怎样的人才,他们对人才是否有着自己独到见解呢?

最好找份安稳工作

大学生不愿做销售

昨天的专场招聘会,一共来了175家企业,提供了近4000个岗位。浙师大行知学院的毕业生掐指一算,整个学院毕业生加上本部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一共3000人左右,岗位数远远多于毕业生。

但“好”岗位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指望的。记者在现场统计了一下,企业提供的岗位中,有719个岗位是招营销人员的。记者随机采访了10个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只有2名学生愿意去试一下,5人明确表示不会考虑,3人说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时才会考虑。

一家今年新成立的货运公司招聘销售业务员,开出的条件是月薪800到1000元,最高60%的提成,提供住宿、午餐、补贴、年终奖,但应聘的大学生不多。招聘人员柳先生在这个行业打拼了很多年,他说:“一般人做两年后,月收入五六千没问题。”

大学生不愿做销售,柳先生认为,关键是不够“自信”,“大学生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那些要靠努力、汗水、拼搏换取高收入的职业,很少考虑,因为他们不想冒险,怕自己做不好。”

先就业再择业

多数企业家不认同

眼下在大学生中,有种思想非常普遍:当前就业环境艰难,先就业再择业是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潮流。而昨天,多数企业家对这股潮流非常反感。

红五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勇强认为,现在大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一是因为目前找工作难,但更主要的是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无法定位,急于求成的一种表现。苏勇强曾从武汉招了5名大学本科生,最长的待了8个月,最后全部离开。“从那时起,我跟衢州学院、浙师大行知学院合作,办了‘红五环’班,8年投入超过了2000万元。”这笔投入值不值?苏勇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企业800名员工,1/3是校企合作班的,所有骨干都是大学生。“去年我们的销售额是12亿,今年是20亿,明年还会有大发展,靠的就是人才。”

苏勇强说,这样招进来的大学生,前期有了职业爱好,认同了企业文化,几年下来肯定能成为企业骨干。“大学生进来后,我还会送他们去再深造,现在公司已经有40多人去了清华、西安交大,甚至出国再学习。”

专业不对口

制约学生与企业接轨

浙师大行知学院院长季诚钧介绍,今年该学院先后跟企业创建了“菲达班”、“雷迪克班”、第三期“红五环班”、“骏达联班”等4个人才培养特色班,这样学院总计有了16个人才培养特色班。

步阳集团在浙师大行知学院就有一个“步阳班”,这个班共54人,有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在其他学生为找工作忙碌时,这个班的4名学生已基本被企业录取。来自2007级广告班的学生巫小蓉,在企业实习了3个多月,她的毕业设计就是做步阳集团的形象识别。

步阳集团副总经理程明松说,现在大学生招聘中,存在一个专业对口的问题。“以前在手工制作或半机械化下,我们可以招农民工,但今后需要有针对性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职校已经慢慢跟企业接轨,我们的大学也要跟上市场的脚步,满足企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