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观"注水文化"

2010-12-16

>>热点专题:大学生简历做假说明了啥?

“注水”一次,曾被广泛应用于“猪肉注水”之类的奸商手段用词之中。不过实际上“注水”的情况不仅仅只是奸商的谋财手段,而是一种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很多人的“文化”,世博来临之际,冷眼旁观身边的“注水文化”,或许也能成为一种警示。

其实冷静想想,如今社会上充斥着很多的“注水文化”,商业上注水盛行,商品功能被商家吹得天花乱坠;广播中每天循环播放好多遍的保健品却被吹嘘的如同仙丹妙药;超市里商品外包装做的比实物大好几倍全靠泡沫塑料充当空间等。职场上注水同样流行,大学生求职虚造“豪华”简历,曾爆出一个班十几个班长的荒唐事件;公司里员工浮夸虚报工作业绩为图加薪甚至等。甚至很多孩子都学会了虚报考试成绩或“吃苦成绩”以换得父母表扬或物质奖励。

然而将眼光投向官场,会发现又是一派“注水现象”。官员对政绩喜欢“报喜不报忧”、“能报大绝不报小”,盛世和平都凭地方官员一张嘴一支笔,换得前程万里,还有老百姓的声声抱怨。

其实,细细想来,“注水”仿佛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一种“传统”,早已深入华人骨髓。遥想古代,明严嵩之所以能欺上瞒下独揽朝纲,与其“吹嘘”和“独到的手段”不无关联;清乾隆虽造就“十全武功”,但后世皆明大小金川之战几乎耗尽大清国力的“大胜”与庆复、衲亲两代钦差的“虚报”“谎报”不无关系。因“注水”造成的上下言路阻塞或对国情的曲解导致的国策失败,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归根到底,还是决定于中国人爱听好话、好大喜功的“虚荣毛病”,而这个也的确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事实。

在某次和某专家的交流中,听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曾有一家外企公司的一个项目团队,以超出预计工期的进度提前完成工程,为单位节约了大笔的成本。当这个的团队的员工满心欢喜期待加薪和升职时,却换来老板很冷淡的一个总结任务,在公司老板认真审核了这个团队的工程总结报告后,才终于将奖励发放到了团队中。

其实,从这个事例中不难发现,西方一些国家,例如德国,血液里留着一种很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处事作风。在面对提前完工的成果时,并没有第一时间被喜讯冲昏了头脑,而是先行审核工程质量,第一时间拒绝“注水”的喜讯。有这样的企业文化和办事作风,那也可以预见在这家公司里很难有“注水文化”的生存之地了。

其实引用到我们的官场或者商业或者生活中都是同样的道理。领导干部在面对工作汇报的时候,应当多留一个心眼,多谨慎的审核喜报的内容,减少“范进中举”似的狂喜,杜绝未下级培养“为了喜报而喜报”的土壤,从办事方法上一步步改变我们“注水文化”的蔓延,同时也是提升政府部门办事成效、加强政府和百姓沟通、了解百姓真实情况的有效手段。

让“注水文化”逐步远离,我们或许可以事半功倍。

更多精彩内容:威廉希尔app 大学频道     精品专题:大学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