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教育领域调查机构麦可思不久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8%的人在工作半年内离职,其中近九成属于主动离职的“跳早族”,人数共计约228万。如果离职率保持不变,今明两年,社会又将增加近500万“跳早族”。(12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火星族、御宅族、丁克族、奔奔族、校漂族、蚂蚁族、嘻哈族、拇指族、炒基族、夹心族、月光族、啃老族……想必谁也说不清楚,在当今中国社会上,有多少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族群存在?现在又出来了一个“跳早族”。这些人,一般都称为“新人类”,较之“非新人类”(大体是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而言,新人类因为所处时代、经济基础、生活环境、意识形态、知识结构等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从而在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价值取向上,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传统的服从呀、听话呀、忠诚呀,苦干呀,在他们的眼里,已经成了“过气”的东西,不再那么顶礼膜拜了。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加上人力的松散结构和人才的空前流动,出现“跳早族”,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跳早族”就是“早跳族”,早到毕业后工作时间不满半年,就开始跳槽挪窝,而且近九成人主动为之。他们这样做,要么不喜欢,要么嫌钱少,要么觉得累,要么难融入……所以,笼统地评价“跳早族”的是是非非,很难做到公正客观,也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比如,一个人应聘某个公司,上班后却发现这个单位信奉“自裁”式的企业文化,员工有了过失,或者没有完成任务,需要光脚走路、俯卧下蹲乃至自掴耳光,罚款更是家常便饭,你说他是跳也不跳?再比如,一个学生数年苦读,不说才高八斗也是学富两车,结果工作后学非所用,医生干了销售,会计干了秘书,他能不兴趣索然、逃之夭夭?搁到我的孩子身上,我也会动摇他的“军心”。
当然话说回来,“早跳”也有明显的弊端。首先,它不利于积累人脉,而人脉关系,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因为人在较短的时间里,很难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相知、并肩战斗、荣辱与共,从而建立深厚的“战友”情谊。其次,过于频繁跳槽,容易给人造成定位不准、能力有限、很难适应工作环境的不良印象。即就这个印象并不准确,也会伤及无辜。我做人事经理的时候,总是对简历中频频变换工作的应聘者,报有一丝警惕,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任何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都很难一下断定你的离职,到底是谁的责任?去年3月,证监会在修订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管理人员管理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若两年内跳槽两次,则不可获任基金经理,也许也有这个原因。第三,“跳早”也是一种人生成本的浪费,它不仅无法让跳槽者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还会让其变得过度自我——只找用人单位的缺点,忽略自己的不足。这显然也是一种致命的缺点。
由是可知,我们应对早跳现象做出具体的分析和不同的对待。但不管怎样,“慎重选择”应当是可取的就业态度。只要你不是饥不择食,就不要匆匆忙忙的处理自己。因为你是你的资本,甚至是唯一可以支配的资本,不能轻易轻处的哦。
更多精彩内容:威廉希尔app
大学频道 精品专题:大学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