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交会费再入职 大学生兼职小心中介陷阱

2010-12-08

>>专题:大学生兼职骗局大揭秘

\

参加兼职要提防上当受骗。

 

\

大学校园的广告栏里,贴满了花花绿绿的兼职广告。

核心提示

金秋九月,又到了大学新生报到的时间。在大学四年里,很多学生都有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兼职、锻炼自己的想法。然而,现在社会上的兼职中介公司比比皆是,资质良莠不齐,毫无社会经验的大学新生们,究竟应当如何从中选择正规的公司,保障自身权益呢?近日,记者专程前往中介公司一探究竟,并走访了相关部门,为大学生寻求一条兼职的正确途径。

大学校园

广告满天飞 新生常受骗

8月底,记者走进西北大学校园时,正是学校里的午饭时间。在宿舍楼前,较早入校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向食堂走去。宿舍通往食堂的路两旁,竖立着大大小小十余个广告栏。记者看到,这些广告栏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广告,其中最醒目的,莫过于字体硕大、薪金诱人的兼职广告:

“聘礼仪,男175cm,女165cm,形象好、气质佳,200-300元/场。”

“招聘兼职学生数名,本校工作,提成加奖金,待遇丰厚。”

“招聘英语、数学、物理教师,年薪两万元。”

类似的宣传语不胜枚举,广告中提到的薪水往往十分丰厚。在一个广告栏前,记者遇到了四个正在看广告的女生,便与她们攀谈起来。谈话中,记者了解到,这四个女生都是大二的学生,她们告诉记者,在大一入学之后,很多同学都将这些广告作为寻求兼职的途径。一个姓陈的女孩说,自己就曾上过这种小广告的当:“我在学校看到了一个超市招收促销员的广告,就按照上面的电话联系了那个中介公司。中介公司先要求我交了50元押金,之后就给我介绍了一个工作。”小陈说,广告上明明写着“招收促销员”,但到了目的地后才知道,中介公司给她安排的是类似搬运工的工作。“就是帮超市搬运货品,薪水也比广告上写的要低。”小陈干了几天,觉得体力不支,就提出辞职,并让中介公司退还之前所交的50元押金。“但中介公司以已经成功介绍了工作为由,不予退还押金。”小陈说,双方协商了很久都未能解决,最终只好不了了之。

在大学校园里,类似小陈的例子还有很多。大一新生走进学校,开始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有了自我独立的意识,希望能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果实。他们中的一部分家庭条件有限,希望靠兼职收入补贴家用,减轻父母的负担;而另外一部分则是希望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独立生活的愿望。于是,兼职工作成了这些学生自我实现的首选方式,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黑中介”提供了可乘之机。

在采访中,另一位西北大学学生小魏给记者讲述了自己和同伴们一次“集体上当”的经历。他说,上大一的时候,自己家里条件不太好,又想多接触接触社会,就萌生了做兼职的念头,恰巧同班的几个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于是几个人一拍即合,一起来到了位于小寨的一家中介公司。到达公司后,小魏等被接待人员告知,要先交100到300元不等的报名费。“交得越多,公司就给介绍越好的职位。”一听要交钱,小魏有些迟疑,他的几位同学则交了100元钱。很快,公司就给交了钱的人安排了一次面试。就在经过面试的同学以为自己能得到兼职时,该公司又出了新“花招”:过了面试的同学要参加接下来的“现场实践”,即每位同学要领一套洗发水,以300元/套的价格在街头推销,只要卖出去并把所得的300元交给公司,就给安排职位。美其名曰“测试每位同学的个人能力。”小魏说,自己的很多同学都拿到了那套据说价值300元的洗发水。“是一个没听说过的牌子,包装相当劣质,估计进价不过十来元钱,除非自己掏300元钱买下来,否则根本不可能卖出去。”小魏说,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交了钱的同伴才意识到上当了。而当他们要求该公司退还所交的报名费时,却遭到了拒绝。小魏说,同学们愤怒之下报告了当地派出所,一个月后,这家“黑中介”被查封,但他们的报名费却一直没有退还。

更多精彩内容:威廉希尔app 大学频道     精品专题:大学专题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