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就业:一线与二线城市间的pk

2010-12-02

编者按:在就业巨大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在大城市中迷茫,该怎么办?去二线城市就业?是逃避,还是找出路?如果我们的大学生都纷纷逃离一线的发达城市,都跑到农村基层去工作,压力问题竞争问题是解决了,但终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谁又该去高端前线努力奋战,谁又该肩负起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

    相关资讯:   
    二线城市就业:大学生“蚁族”情侣忙迁徙
    二线城市就业的优势
    87.7%蚁族考虑去二三线城市
   
    2010年二线城市就业好于一线城市
    从大学生逃离“北上广”谈城市均衡发展

毕业生都是根据什么因素来选择将来发展所在地呢?调查显示,在就业的地域选择上,大部分学生仍然倾向于在大城市就业。有63.6%的学生选择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而仅有7.3%的学生选择去中西部实现自己的理想。“首选是出国,其次是留京,再不行就去广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位姓王的女生说,班里45名学生目前还没人打算到基层。

毫无疑问,大城在就业机会,工资待遇,发展空间以及创业成功率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然而,毕业生在趋之若鹜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大城市绝不是遍地黄金的梦幻王国,北京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贾怀义就表示,大城市经济发达,确实存在更多的发展机会,但城市所能接纳的新就业人口毕竟有限,且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学生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确定自己的定位从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和岗位。只有7.3%的学生选择到中西部就业,也就意味着中西部的竞争要相对较小,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里,我们也并不高调地要求毕业生们到贫困山区去奉献青春,而是通过比较中国一线和二线城市之间的机遇与缺陷,为毕业生提供在选择就业城市时需要的一些信息。在这里,二线城市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已经起步,但距离北京上海还有一定差距的城市,例如青岛,西安,成都,郑州等。

一线城市的梦想与挑战 与其他城市相比较,一线城市的诸多就业优势则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主要表现在:

其一,就业机会多。一线城市发展配套设施齐全,聚集了大量的企事业单位,有相当多的岗位空间,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择业,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以深圳的华为公司为例,华为有22000名职员,其中博士、硕士、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职员占公司总人数的85%,仅一家企业就容纳了这么多高素质人才就业,可见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之多。

另外,一线城市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让各种类型的人才在这里对号入座。在一些小城市就业,由于经济欠发达、就业岗位的缺乏,一些新兴行业发展滞后,大学生没有可以自由发挥的平台,大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择业,选择的主动权往往不在自己手中,而是要被动的去适应一种工作环境,这反而造成了人才的浪费。而在一线城市这一广阔的发展平台基础上,不同专业、类型、性格的大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例如,社会型的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事社会工作、咨询、教育等组织协调类的工作;智慧型的大学生可以去从事研究、教书、或写作方面的工作;事业型的大学生可以去从事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于那些学习金融、证券、计算机、软件开发、网络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更不用担心自己所学的东西无处施展,因为他们正是大城市中一些企业急需的人才。而且,在大城市就业的人会有这样一种感触,用人单位淡化了名校的光环,而是更注重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

其二,工资待遇高。专业相同、能力相当的大毕业生,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就业,工资的水平是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一线城市,如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大学生进入企业的基本工资都比较高,一般在2500元至4000元左右,如果大学生的表现出色,公司会很快根据他们的能力增加工资;而且,对于那些就业范围较广泛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可以选择工资水平高的行业,如进入软件、电信、通讯、医药等行业就业。另外,在一线城市外地从业人员较多,一部分企事业单位能够为职员提供住房;即使需要自行租房的,租金也比较合理。这样,大学生就有经济能力实现自己的发展计划,为创业积累资金,或者是利用工作之外的时间继续深造,为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