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大学大学生创业资讯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关注13年创业之路 ”一文,供大家参考!
关注13年创业之路
如果每个 Startup 都是一场冒险,那这场冒险一开始的路,大多是长这个样子 — 这个曲线有好多好多不同的版本,不过核心的意涵大同小异。我的「创业之路」主要是参考 Paul Graham 的「The Process」和 Seth Godin 的「TheDip」,然后再加入我自己的经验,揉合而成。
当产品刚上线的时候,尤其如果你办了一些「上市活动」,通常会引来一些媒体的关注 — 不管是传统媒体也好、TechOrange 这种业内媒体也好。这会为你带来不少的初期流量,团队的士气也相当高昂。但大多数的情况是好景不常,人潮不久就会退去,问题是你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不再回来。
接着你开始 Pivot,但速度非常慢,因为你也不太知道该往哪里去。但不久之后你发现钱快花完了,团队的士气也一天比一天低落,甚至有成员开始「叛逃」。这个地方是有名的「死亡之谷」,因为超过一半的团队,都会在这里放弃。
只有少数的团队,或者是前期的现金用得慢,或者是找到家人、朋友、天使的奥援,他们没有放弃。更重要的是因为经验的累积,他们加快了 Pivot 的速度。但事情还是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每次 Pivot,市场就会有点反应,但是不久之后又会让人失望。这个尝试错误,忽高忽低的过程,有时候需要半年、一年,对有些人甚至长达三年、五年。
这个过程虽然看似停滞,但其实他们一直在进步。在每一次的 Pivot 中,他们逐渐学会如何谈合作、找伙伴、经营通路、买最划算的广告、有效率的经营社群媒体、如何提升转换率、增加留下率、拉高病毒参数等等网络创业的最最重要知识。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挖到了什么。流量/营收开始上升,而且客户也愿意留下来,向朋友推荐他们的产品。是的,他们找到了 PMF (Product-Market Fit)。
接着他们开始募一笔大的创投资金,用来规模化他们的团队与服务,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但故事还没结束,因为不久之后,他们又得去找下一个产品、下一个 PMF,所以熟悉的曲线,又会再度发生。只是这次,他们更有经验,更能撑过那个低谷。
在办 appWorks 育成计划之前,我以为我早就经历过好几次这样的过程,所以我只要把它都教给团队们,大家就可以减少很多时间的浪费。但四届、80 个团队下来,我才发现这个过程根本没办法加速。因为那中间所有的磨练都是必要的。从外在看,它像是低谷,但从团队的内在去看,这其实是一个先蹲后跳的过程。先打破你所有的自尊,让你学会低头,然后所有的学习才能开始。等到你真的学会这门生意所有大大小小「煤角」(窍门),你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 PMF — 不,在那之前,你用的是那些叫做「骗术」,找到的是一些一去就不会再回来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