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特性

2012-12-06

鉴于大家对大学创业政策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13年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特性 ”一文,供大家参考!

13年重视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特性

 据内部人士透露,教育部专家曾经就关于大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文件标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最后才决定加上“创新”两个字,足见用心良苦。从此,在这个问题上的通用提法都以“创新创业”为标准。为什么在高校一定要把创新与创业并列提出呢?

笔者不打算用笼而统之的概念定义做所谓的学术界定,就从最实际的现象切入,首先看看有没有不属于“创新”的创业。

下岗工人苦于生计,在家门口开了个便利店,起早贪黑,童叟无欺,小店逐渐红火起来……是不是创业?当然。那是不是创新呢?

返乡农民工看到亲戚搞中药材人工种植发了财,自己也跟着引种建了种植园,辛勤耕耘,一年下来,也卖了不少钱……是不是创业?肯定算,但其中的创新性显然不足。

像这一类独立投入、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都是创业,通过为社会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既解决自身生计,也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国家不但提供相关的创业培训,还有系统的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此类创业属于被动的“生存型创业”,技术含量较低,商业模式老套,同业竞争也比较激烈,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教育部倡导的“创新创业”特指的是什么性质呢?其核心就是与上面谈到的“生存型”创业有着本质差别的“机会型创业”,即:不是简单复制、模仿现有的商业项目,提供市场已有的产品或服务,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或思路创新,创造或发现新的商业机会,不在已有的商业“红海”中做低门槛的竞争,而是开拓新的商业领域,在竞争相对空白的“蓝海”中横空出世。哈尔滨理工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大胆创新,获得了“真空玻璃技术”专利,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打开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新局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名同学极有创意地在打印机上安装投币器,发明了“自动投币打印机”,方便了需要打印材料的广大同学;有一名英国学生甚至别开生面地创造了出租“人脸”给商家做广告的项目,据说已经有上百个年轻学生在脸上喷印上公司广告,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一个特色卖点。

遗憾的是,这种至关重要的创新性在当前大学生创业中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课题报告指出:“课题组问卷调查的309名创业者分布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其中从事社会服务业的最多,其次是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这与普通社会创业差别不大。报告还显示,大学生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指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创业者并不多,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