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大家对大学创业政策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2有关依靠国家政策小作坊”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2有关依靠国家政策小作坊
无息贷款相助下岗女工变身小老板
今年47岁的朴仁玉是在延吉北大市场经营干明太鱼生意的一名个体小老板。八年前,她在和龙的一所幼儿园当代课老师。2003年,朴仁玉下岗了,开始到延吉卖服装、打工。后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朴仁玉决定自己做生意。
2009年,延吉市按照有关规定对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而且妇女创业将给予更多的贷款支持。延吉市就业服务局在了解朴仁玉的情况后,为她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并帮助她在延吉市北大市场开办了一个经营干明太鱼的摊位。
两年来,在朴仁玉的认真经营下,生意越做越红火。原来打工收入最多只有1000元的朴仁玉,现在月收入已达三四千元。2011年5月份,她的小额担保贷款已经到期,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如果要扩大经营规模,可以续贷。为此,她又向就业局提出了续贷申请。
“就业局两次提供的贷款全是无息的,要是没有就业局的帮助,我家的生活不可能有这么大变化。现在自己当老板了,即使再累,干得也有劲头儿。”朴仁玉说。
据延吉市就业服务局创业指导科科长李秋月介绍,2009年以来,仅延吉市发放的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就达5197万元,扶持就业人员达1485人。
软环境很给力
小作坊成“龙头企业”
今年45岁的李红伟是吉林延吉伟业食品厂的总经理,谈到延边州的创业文化,她说,作为食品企业,除了坚持自己“道德产业,良心产品”的经营理念,更多的是得益于政策扶持和经济发展软环境这些良好的创业氛围。
李红伟曾是龙井的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后来她到和龙市头道镇一家工厂里当工人。为了改善家庭生活,1993年起,她开始“下海”做食品生意。从最初到食品厂上货再到市场上摆摊零售,后来发展成自己生产、加工食品,她凭着自己的诚信和产品的质量,逐渐赢得了信誉。
1996年,她在头道镇创建了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后来又到北京学习食品技术,她加工的月饼产品赢得了延吉等地顾客的青睐,供不应求。到1998年,她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2000年,李红伟将食品厂从和龙迁到了延吉市依兰镇内。然而,因为她迁入的地址是一家旧弃的酒厂,迁址涉及多个批件,她不知从何下手。
这时,延吉市依兰镇干部主动上门,帮她跑腿协调各个部门,办理了各种手续。延吉市中小企业局、科技局、软环境办等部门干部也主动上门相助,多次帮助她争取国家扶持资金。2009年以来,科技局先后帮她争取资金20万元。其间,就业局还帮她招工,解决了用工难问题。
李红伟说,正是由于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巨大变化,让她的由创业之初的一个食品加工小作坊,发展到厂房占地7000平方米、产品远销朝鲜、韩国的延边州“龙头企业”,成就了她的“伟业”。
扶持政策
多措并举推动全民创业
据了解,除了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的扶持,延边州委宣传部还协调全州内各部门联动开展全民创业和创业文化建设工作,在全州形成了创业文化建设的合力。
2001年,延边州总工会通过培训和帮扶来打造创业工作品牌,成功举办了以月嫂、金牌保姆为主要内容的“家政服务员”培训工作,共培训学员280人。延边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了“万名创业者、万名小老板”培训,依托10个省级培训基地,对外出劳务、毕业大学生、复转军人等有创业意愿的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延边州残联举办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专场招聘会,使更多就业困难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延边州人口计生委范开展了“独生子女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创业致富工程”等工作。延边州商务局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流通业新增就业11000人,全州新派劳务425人、对外招商引资项目新增就业4200人,共计带动就业15625人。
同时,延边州工商局降低准入门槛政策,引导更多的人员创业。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除国家明令禁止外,凡允许国有和外资企业进入的领域,一律对个体私营企业开放;允许企业试经营;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对大学生创业实行注册资本“零首付”等。延边州国税系统落实增值税转型、下岗再就业等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共为地方减免各类税收5.3亿元。
目前,在一系列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下,延边州已经吸引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集聚创业。
制定目标
三年生成3万个体工商户
据了解,为进一步鼓励和指导全民创业,延边州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延边州促进民营经济腾飞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2011年5月,又出台了《延边州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2011-2013年)》。
在这个计划中,延边州设定了三年目标:到2013年,全州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00亿元,三年增长8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三年生成2200个小企业,3万户个体工商业户。延边州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2万户,个体工商业户数达到14.2万户,规模以上企业户数达到1130户。力争利用三年时间,超10亿元企业达到5户。
到2015年,全州民营经济总量翻一番以上,实现超21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1%;从业人员占全州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总数的比重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