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7-11-12
基础历史知识点之原始人类的出现
原始人类的出现:
(1)、迄今为止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出土于非洲。
(2)、南方古猿是人类巳知的直系祖先。
(3)、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4)、最早的猿人化石是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化石。
皮亚杰论人类原始思维
皮亚杰认为,儿童时期的思维发展与原始人的思维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同的过程,这绝非历史的巧合,其中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正如皮亚杰所说,“在我们看来,我们并不相信,在儿童的思维和原始人的思维之间可能的相似之处是由于任何遗传。心理发展规律的持久性就是以解释这两方面吻合的道理,而且既然一切人(包括原始人在内)都是从儿童开始的,那么儿童时期的思维正象出现于我们自己的思维之前一样,也是出现在我们最远的祖先的思维之前的。”(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第47—48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在这里,皮亚杰对个体和整个人类在认识的起点问题上的一致性提出了两点论证:一是认识发展过程阶段性的一致,无论哪一个人,无论整个人类,认识的最初阶段都是儿童时期的思维;二是心理发展呈现出稳定性,尽管认识的内容会有变化,但认识的机制却基本一致。
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过程概括为一种不断的自我中心化和不断地打破自我中心化的过程。科学的发展表现出与儿童思维相同的规律性来。天文学上地心说——日心说——宇宙中心说的不断更替的过程,就是突出的一例。
早期儿童的活动表明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完全没有分化,这时期的儿童显示出强烈的自我中心化。然而,随着儿童自身活动作用的结果,“永久客体”概念的形成,幼儿在一至两岁时便爆发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幼儿时期爆发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与科学史上的那场革命具有同等的意义。他说,“所谓‘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说,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主体的身体开始被看作是处于一个空间中的诸多客体中的一个。”(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第24页。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皮亚杰认为,在二至七岁的幼儿时期,其心理是表现出一种“泛灵论”和“目的论”的倾向。这一时期的儿童常常对没有什么因果联系的事物提出疑问,这些对成人来说则是稀奇古怪的问题。当把这些提问交给另一些儿童去回答时,他们并不感到困难。因为“在儿童看来,自然界中是没有机遇的,而一切事物都按照一个既存的明智计划为人类和儿童选好了的,以人类为中心。”(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第4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没有摆脱自我中心状态,因而不能发现和理解客观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他们囿于主体本身一定的思维图式,用主体自身的特性(状态、行为、需要等)去解释客体,因而他们所再现的这个现实世界是和实际宇宙的组织相反的。现实世界在他们眼中成了一种有生命意向的东西。在他们那里,心理的和物理的东西还没有分化开来,而且在理智上还是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它们都表现出把现实同化儿童自己的活动中去的一种变形。其特点就在于把死板的物体生命化而把心灵世界物质化。
无独有偶,儿童思维中的这种“泛灵论”倾向也同样存在和形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头脑中。他们从自身出发,把主体的特性强加到客体上去,把人所特有的精神现象赋予自然界,把一切自然现象都精灵化,进而认为自然界的一切发展变化都是有目的的,都是为精灵所主宰所控制的。这种观点史称“泛灵论”,后来成为宗教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
在前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特征是泛灵论与人为性的混合。到了这一阶段(当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以自身活动为根据解释外部事物及其联系的自我中心形式开始衰退时,便对外在现实产生一种新的解释。“这类解释既是从过去的解释中演化而来的,又是对它们的修正。使人注目的是,在这些最初出现的解释中有一些解释很像希腊人在神话式的解释衰退时期所提出的一些理论”(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第64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儿童虽然还保留一些旧观念,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已不认为它们是通过人或拟人的方式派生出来的。例如,他们认为日月星辰是从云彩而来的,云彩又是从烟雾或空气而来的。石头是由泥土形成的,而土又是由水形成的,等等。“当儿童不再把事物视为像生物那样成长时,他也不再把事物的派生追溯到生物过程,而追溯到脱变。在这类解释和希腊未利都学派流行的物质还原说之间的联系是容易看到的” 皮亚杰《儿童的心理发展》第65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最为典型的是这一阶段的儿童所出现的“原子论”的思维方式。“原子论”思维方式的出现是必然的,它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从主客体混沌不分转变为用客体本身说明客体的结果。这种变化最初还只是用他事物来说明此事物,随后就进步为用部分解释整体——整体被解释为部分的总和。这种思想已经接触到事物的结构问题。皮亚杰的贡献就在于,他揭示了这种“原子论”思维方式的必然性,不管它是在人类认识发展的一定阶段上还是在儿童思维的进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断变化,幼儿的“泛灵论”倾向也就必然被“原子论”的思想方法所代替,并一步步完善起来)。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心理发展与认识发展史的一致性不仅表现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重演了人类的认识发展史,而且还表现为它与理论推导的顺序相一致,而与科学发展的历史顺序相反。这就是说,那些在各个科学分支中最基础的概念往往最先出现于儿童的思维当中,而由这些最基础的概念一步步推导出来的概念则是在较晚的时候才在儿童的思维中得到反映,儿童的思维常常与公理化的进程在各个阶段上显示出一致性来。同时,他认为,科学的公理化体系与科学发展史是正相逆行的,它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叙述的起点)是从最抽象、最一般的概念出发,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过程,达到具体概念。这是一个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而科学的发展则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感性)到抽象的历史过程。因此,在科学史上最先出现的概念,并非就是它的最基础的概念。作为各门科学的公理化起点的基础概念的出现都是比较晚的。儿童认识的发展不是对科学发展过程的重复,而是遵循着一条公理化程序的道路(当然,儿童认识的发展并不尊重科学概念的形式)。
标签:历地生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