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lz
2016-09-23
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七年级数学近似数说课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哦!
一、问题的提出
《四舍五入求近似数》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在达成知识目标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模型化思想,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本课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数目较大,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对“四舍五入法”的学习往往感到比较抽象。
二是如果仅仅把“四舍五入法”局限在对整万数、整亿数的估计,学生容易形成点状的知识,很难从整体上把握四舍五入的方法,也就不能把握“四舍五入法”的本质和规律,即“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要看哪个数位,为什么四及四以下要舍、五及五以上要入?
二、解决问题的思考
针对上述难点一的解决方法,我认为: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去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学生在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学习时,就已经有“四舍五入法”的经验积累,只不过没有归根概括提炼出“四舍五入法”这个抽象名称而已。学生的这些个体经验不仅为抽象的“四舍五入法”的学习提供了理解概念内涵的感性支撑,而且还提供了丰富概念内涵的基础性资源。因此,可以从学生这些感性的个体经验出发去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在学生的个体经验与抽象的“四舍五入法”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针对上述难点二的解决思考:我认为一是可以引导学生从感性的知识出发,经历“四舍五入法”的归纳、概括、提炼和抽象命名的形成过程,从而了解和把握“四舍五入法”的来龙去脉,真正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二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用数轴来辅助教学,化抽象为直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及必要性。
1、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学生阅读后,通过问题“观察上面的几组数,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的共同特点,引出近似数。
2、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近似数,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增进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体验近似数产生的必要性。
最后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二)借助素材,探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引入环节: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估“整十数”看个位。
教师提出问题:一棵大树高约30米。这棵大树实际高多少米可以估计成30米?你能有序地说出这些数吗?
通过整理,学生进一步发现:估整千数时,只看百位;估整万数时,只看千位。
第三环节:发现估“整十万数”看万位、估“整百万数”看十万位……的规律,学生运用结构进行想象。
第四环节:对以上规律进行比较和概括,归纳提练和抽象出四舍五入的一般方法。
教师提出问题:通过举例探究的方法,我们分别发现了估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的方法,你能把这些规律简练地概括一下吗?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像这样求近似数的方法,叫作“四舍五入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出示信息:小明的妈妈一月份的工资收入是6492元。
提出问题:
问题一:估成整十数,大约是多少元?为什么?(交流后,课件出示数轴)
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估成整十数,也就相当于省略十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问题二: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大约是多少元?说说你的想法!(交流后,课件出示数轴)
问题三:你还能提出其他关于近似数的问题吗?
生提问题并解决。(交流后,课件出示数轴)
问题四:仔细观察数轴,这三个近似数哪个更接近6492元?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省略的尾数越多,近似数离准确值就越大;反之就越接近准确值。所以我们在运用近似数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估计。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数学近似数说课稿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数学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