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编辑:sx_chenj

2013-11-29

各科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了数学说课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不断取得进步!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之地位和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安排在《轴对称的认识》后,明确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轴对称的认识》的联系,起到知识的链接与开拓的作用。本课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三角形的性质的呈现。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映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边角关系,并且是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直观反映(三线合一)。它所倡导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材分析之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相关性质。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内角以及边的计算问题。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性质的探究活动和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观察、试验、归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 和创造性,突出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同时能够认同他人。

3、教材分析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这两个性质对于平面几何中的计算,以及今后的证明尤为重要,故确定为重点)

难点:等腰三角形中关于底和腰,底角和顶角的计算问题。

(由于等腰三角形底和腰,底角和顶角性质特点很容易混淆,而且它们在用法和讨论上很有考究 ,只能练习实践中获取经验,故确定为难点。)

4、教材分析之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初一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具直观教学法,联想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际相结合的方法。

5、教材分析之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首先对于我们教师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熟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自己不知不觉中运用旧知识的钥匙去打开新知识的大门,进入新知识的领域。本节课我将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感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他们“探究---发现---联想---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①复习提问:向同学们出示几张精美的建筑物图片;

问题: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这些图片中有轴对称图形吗?

②引入新课:再次通过精美的建筑物图片,找出里面的等腰三角形。

问题: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③相关概念:定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边: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

角: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2、探究问题

①动动手:让同学们做出一张等腰三角形的半透明的纸片,每个人的等腰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不一样,把纸片对折,让两腰重合在一起,你能发现什么现象?请你尽可能多的写出结论。

②得出结论: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思考、交流、可能得到的结论: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2) ∠B =∠C

(3)  BD=CD, AD为底边上的中线

(4) ∠ADB =∠ADC =90°, AD为底边上的高线

(5) ∠BAD =∠CAD , AD为顶角平分线

3、重要性质

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 )

如图,在△ABC中,AB =AC, 点 D在BC上

(1)如果∠BAD =∠CAD ,那么AD⊥BC,BD=CD

(2)如果 BD=CD,那么∠BAD =∠CAD,AD⊥BC

(3)如果 AD⊥BC,那么∠BAD =∠CAD,BD=CD

(为了方便记忆可以说成“知一求二!” )

三、例题部分:

例一:1、在等腰△ABC中,AB =3,AC = 4,则 △ABC的周长=________

2、在等腰△ABC中,AB =3,AC = 7,则 △ABC的周长=________

此例题的重点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等腰三角形腰和底边的关系,仔细比较以上两个例题,并强调在没有明确腰和底边之前,应该分两种情况讨论。而且在讨论后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三条边能否够成三角形。

例二:1、在等腰△ABC中,AB =AC, ∠A = 50°, 则∠B =_____,∠C=______

2、在等腰△ABC中,∠A =100°, 则∠B =______,∠C=______

此例题的重点是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这一性质,突出顶角和底角的关系,强调等腰三角形中顶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围:0°<顶角<180°, 0°<底角<90°。仔细比较以上两个例题,得出结论一个经验: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角。

例三:在等腰△ABC中,∠A = 40°, 则∠B =______

此题是一道陷阱题,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和例二的2小题比较,估计会出一些状况,大多数学生会按照两种情况讨论,得到两个答案。然后跟学生画出图形进行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但是答案是“三个”。强调需要自己画图解题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例四:在△ABC中,AB =AC,点D是BC的中点,∠B = 40°,求∠BAD的度数?

此题的目的在于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性质的综合运用,以及怎么书写解答题,强调“三线合一”的表达过程。

解:在△ABC中,

∵AB = AC,∠B =40°,∴∠B=∠C =40°

又∵∠A +∠B +∠C =180°, ∴∠A =100°

在△ABC中,AB = AC,点D是BC的中点,

∴AD是底边上的中线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知:

AD是∠BAC的平分线  ,即∠BAD =∠CAD = 50°

四、练习部分:

练功房Ⅰ(基础知识)填空题

1、在△ABC中,若AB=AC,若顶角为80°,则底角的外角为_________.

2、在△ABC中,若AB=AC,∠B=∠A,则∠C=____________.

3、在△ABC中,若AB=AC,∠B的余角为25°,则∠A=____________.

4、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边上的一点,AD=DC,∠B=35°,

∠ACD=43°,则∠BCD=____________

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算的又快又准!

练功房Ⅱ (实践运用)实践题

如图,是西安半坡博物馆屋顶的截面图,已经知道它的两边AB和AC是相等的.建筑工人师傅对这个建筑物做出了两个判断:

①工人师傅在测量了∠B为37°以后,并没有测量∠C ,就说∠C 的度数也是37°。

②工人师傅要加固屋顶,他们通过测量找到了横梁BC的中点D,然后在AD两点之间钉上一根木桩,他们认为木桩是垂直横梁的。

请同学们想想,工人师傅的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练功房Ⅲ (思维发散)选做题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E在AC上,D在BA的延长线上,AD=AE,连结DE。请问:DE⊥BC成立吗?

五.小结部分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觉得在等腰三角形的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

2、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

4、 注意等腰三角形关于底和腰的计算题,特别是需要的讨论的时候,最后还要进行

检验,看看这样的三条边是否可以构成三角形。

5、注意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的取值范围:0°<顶角<180°,0°<底角<90°

6、重视需要自己画图解题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六.作业部分

1、教科书P86   习题9.3  1,2,3,4题

2、请问:在等腰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是否相等?

为什么?

3、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思考一下,什么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

形呢?带着问题预习教科书P83—84。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做准备”的理念,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责任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有利于思考、讨论、探索的学习氛围。在教法上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模式,整堂课以问题为思维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使学生观察、主动思考,充分体验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乐趣,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加强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用运动联系的观点观察现象、解决问题。整个教学环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融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注重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实验、发现、探索、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能力。本课就教学过程作以下几点说明:

1、 知识结构安排:

本课以“问题情境--------获取新知--------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反馈与评价:

本课从学生回答问题,练习情况等方面反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师根据反馈信息适时点拨;同时从新课标评价理念出发,抓住学生语言、思想、动手能力方面的亮点给予表扬,不足的方面给予帮助、指导和恰如其分的鼓励,形成发展性评价,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

3、对于本节的几点思考

① 本节的学习任务比较重要,有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推导、性质的应用,所

以本人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例的掌握好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联想,

能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②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到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内容,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本人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总之,在本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致力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启发学生,挖掘学生潜力,让他们展开联想的思维,培养其能力为主旨而发展。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数学说课稿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说课稿:一元二次方程 

数学初一上册正数和负数说课稿 

标签:数学说课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