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生物《病毒》说课稿模板~

编辑:sx_zhanglz

2016-11-21

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应用十分广泛,初一上册生物病毒说课稿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各位同学们赶紧来看了~~

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i:描述病毒的特征,列举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资料与游戏,完成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与病毒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有效预防病毒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是:

病毒的特征及其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是:病毒的微观性。

而正是这种微观性,成为本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最佳切入点。为此,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建构新知、知识拓展、认识提升的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采取了不同的媒体手段。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因此,我首先播放一段视频——-病毒的发现史来导入新课,详实的资料、震撼的音响效果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很快进入了教学情境;然后通过提问:“为什么病毒这么晚才被发现?”从而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病毒的微观性决定了本节的主要内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理解病毒的大小呢?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将常见物品与病毒同时放大10000倍,在以彩带模拟大小,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理解病毒的形态和计量单位----纳米,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关于病毒的结构,我指导学生分析图片后再以三维动画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立刻在头脑中建立了有关病毒的模型,有效突破了难点。

当代的中学生,多生物界的病毒缺乏了解,但在应用电脑和网络中,对计算机病毒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而计算机病毒这种叫法,正是来源于生物界病毒,二者具有高度的共通性。因此,在学习病毒的生活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将“计算机病毒与生物界病毒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自己找到答案。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莫过于自己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样简单明了的对比,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使生物学知识与信息技术巧妙的融合。

在此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将查资料后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在学生说出病毒传染性种类的同时,我及时输入到幻灯片中,这样一个小小的改进,使我们电子幻灯片发辉了电子黑板的功能,及时记录了来自学生的教学信息,实现教学信息的最大化。

接着,精心选取5种在人类发展史中有重大影响的病毒性传染病加以介绍:有学生亲身经历的非典、流感,有最早记录的天花,有当代盛行的乙肝、艾滋病,每段知识都是以视频再现历史,再用图片说明病毒特征,针对特征讨论预防的措施,提高学生预防疾病的能力。详实的资料超越时空的视频,将微观的病毒知识与宏观的社会知识丰富的呈现出来,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由惶恐、震撼进而引发思考。

在此基础上,我以网页连接的形式介绍了当前社会热点的问题---禽流感,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待疾病的预防,即政府监管,媒体加大宣传,提高民众防病意识(视频)。于是认识了提升的这一环节。这样设计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引导学生关注神会热点,发挥了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中的强大优势,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思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两方面的体会:

1、巧用信息工具,改变了教学方式

本节课,我精心选取的图片、三维动画、视屏资源等信息技术融入了教学的各个要素中,既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识工具,也是重要教材形态和教学媒体。与传统的书本教学相比,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含量,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2、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了生活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理想课堂教学应具有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当今世界,像非典、禽流感、艾滋病等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生物课堂有责任提高学生的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时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教给学生生活常用的防病知识,用科学指导生活,提高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省会责任感。

病毒的形态有哪些? 病毒的结构是如何的?这些都是初一上册生物病毒说课稿里面包含的精彩内容,相信你的收获肯定很大!更多内容请持续关注【初一生物知识点】栏目~

标签:生物说课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