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5-23
同学们现在正处于初一阶段,这是一个初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威廉希尔app 初中频道为大家准备了初一历史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选择!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仁: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的第6课。这一课着重从对外政策的角度,通过从开放到闭关的转变讲述明清时期由繁盛走向衰落的发展过程。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了解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认识闭关政策是清朝保守落后的对外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政策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前者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后者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使学生领悟到对外开放是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课标要求
本课的课程标准是: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设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培养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 了解闭关政策产生的原因;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正确分析其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在感知、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基本史实的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 在解读闭关政策的过程中, 掌握史料分析、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对中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四)教学重难点的设定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航行最远的一次远航,这一行为彰显了明朝初年国力的强盛和技术的领先,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题材。追溯郑和远航的路线,想象一路的艰辛,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意识。因此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我国在明朝及其以前各统一王朝大多是采取开放式外交政策,为什么到明末清初时逐步走向了闭关锁国?由于教材在这方面述及不多,而学生有对于闭关政策这一概念有陌生感,所以此处容易产生疑点。闭关锁国是导致清朝国力逐渐衰落,最终被西方用坚船利炮叩开国 门的重要原因,因此,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将有助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
综上所述,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收集与整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历史故事和
角色扮演比较感兴趣,喜欢参与课堂教学和探究问题,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二)教法选择:
学习已经成为21世纪生存的基本能力,新课改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辅以精讲深化、设疑辩论、列表分析、阅读指导等多种教学方法。
(三)学法的指导: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学会了列表分析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在课前一周,我找到了三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准备历史小品剧《马戛尔尼使华》,并请全体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思考:闭关锁国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
(二)导入新课
为了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人物鲜活起来,我以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共同庆祝的一个文化性节日“航海日”为切入点,并呈现出2005年大陆、香港、澳门和新加坡等地区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相继发行的一组纪念邮票和纪念币,精美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提问:“郑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历史人物,为什么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争相纪念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盛事?” 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教学。
(三)新课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我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引入竞争机制,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对第一子目:郑和下西洋的学习。首先我设置了一个游戏情境,请学生搭乘郑和的宝船,开始我们在知识海洋的远航。在这一情境下,我准备了3个有梯度的学习板块:发现之旅、乘风破浪和抢滩登陆。在“发现之旅”这一学习板块里,我事先将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小组抢答题。在课堂上播放一段视频资料《郑和下西洋》,然后组织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西洋指今天的什么地方?明朝派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个环节里所涉及的问题都是最基础的,学生通过认真观看视频、阅读教材就可以掌握的知识。
然后教师结合两幅图片,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发展友谊,郑和每到一处便代表明朝向当地统治者赠送礼物,与当地居民开展互利贸易。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是和平外交的典范。
第二个学习板块是“乘风破浪”,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设为小组必答题,下达给各个小组,组织学生讨论,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师生在问题情境下展开多元互动,促进新的信息点生成。这些问题有:明成祖为什么认为郑和是出使西洋的最佳人选? 明朝时具备了哪些远洋航海的客观条件?指图讲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路线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及时点拨:郑和船队船舶种类齐全,具有作战护航、后勤保障多种功能。其次,郑和船队管理严格,调度有序,航行理念成熟而丰富。此外,郑和船队装备先进,交通艇、音响信号(如铜锣、喇叭、螺号、旗帜)确保庞大船队的联络。郑和船队的“过洋牵星术”,代表了当时天文导航的先进水平。这些都说明郑和的远航是建立在科学航海的基础上,引领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先机。
第三个学习板块是“抢滩登陆”我将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设计成了三个风险提速题。请比分暂时落后的组优先选择问题,回答对了加上相应的分值,但如果答错了,也将扣除相应的分值。
这三道题均是材料解析题:材料一:郑和下西洋过程中和下西洋后,明朝有许多人到南洋(即今东南亚)去做工和经商。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
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根据三则材料,在分析史实的基础上,全面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并请学生就第三则材料,辨析中外航海家在航海冒险的目的上有何不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郑和船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船队;但郑和留下的是和平、友谊、互利贸易和相互尊重;而西方航海模式留下的是血与火的征服与摧毁。我设置这个环节的意图是通过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经过三个板块,紧张的竞赛之后,对于第一个子目郑和下西洋的学习结束了,教师采用过渡性的语言:由于郑和下西洋不计较成本,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明朝中后期,就把这种远航当成弊政废止了,当我们还在为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航海史上的绝响而深深惋惜的时候,我们再一次为清朝乾隆年间错失了一次与世界接轨的时机而扼腕叹息。自然过渡到下一子目的学习。
首先由三名同学表演历史小品剧《马戛尔尼使华》,教师扮演记者,跨时空采访当事人,通过乾隆、马戛尔尼等人恶表述,揭示乾隆拒绝与英国通商的原因。教师以英国和中国互赠的礼物清单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当时英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阶段,引发学生思考:这个有着四大发明的中国与改进的蒸汽机的英国,如果发展了互利贸易,结果会怎样?接着教师补充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闭关政策,清朝实现闭关政策的原因。在了解了闭关政策的表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就闭关政策的利弊展开辩论。激烈的辩论将整节课推向了高潮,通过生生互动,在思想的碰撞中,完成了难点的突破。教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史实得出结论:在中国比较繁盛的朝代大多采取了开放的外交政策,中国人主动走出国门,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反之,当我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时候,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反而导致了中国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四)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再一次通过对比升华主题,开放带来繁荣,闭塞导致落后。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构思,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
相信大家对于上文提供的初一历史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说课稿范文相关内容一定仔细阅读了吧?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历史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