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说课稿: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说课稿

编辑:

2017-05-23

三、检测预习

1.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积攒( ) 铁锨 ( ) 贫瘠 ( )

广袤( ) 罂粟( )( ) 咫尺( )

2.解释下列词语或用下列词语造句。

集思广益:

辗转反侧:

熠熠发光:

四、请学生复述课文

1.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

角度提示:(1)帕霍姆的角度(2)故事叙述者的角度(3)巴什基尔首领的角度(4)其他角度

2.学生复述。

〔学情预测〕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概括表达的能力。学生多会按照故事本身的情节发展来概括。但教师在引导时多注意对学生的思维角度与叙述顺序进行创意指导,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得到良好的训练与发展。

3.师生评点。

评点标准:故事完整、叙述条理清晰,有层次感,语言流畅等等。

五、课文分析。

1.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列出问题。(投影或板书)

(1)比较标题:A.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 B.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思考: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切合文章内容?而课文为什么选择第2种?

(2)进一步比较分析标题:

结合课文,思考:A.他需要多少土地? B.他想要多少土地? C.他能要多少土地?

〔学情预测〕教学中应重视对学法的指导。对于这样一篇长文,应该选择一个良好的切入点,然后提纲挈领,进入教学的重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一点上,我以为本文标题就是一个富矿,它与文章的意旨,结构层次都有着较密切的联系。这两道题的难度较大,教师最好能将以上的问题再细化,设立引领的台阶。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小组或个别指导。

3.明确:

第(1)题:A答案中的帕霍姆只是文中具体的一个人,若以此为题,则他的故事只是他自己的故事,无法在读者心中引发起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感触;而B答案中的一个人既包括了帕霍姆这样一个人,又包括我们读者,——在称呼上更具情感意味;这样在阅读之后,我们将会通过帕霍姆的故事引发共鸣,从而深切地思索个人的生命意义与追求。只有这样,文章才更富有启人深思的力量。

第(2)题:见板书。

标签:语文说课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