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3-24
A 故事导入 引出话题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内容:a(故事描述)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进行思考。
b(引导学生阅读)课文P69“情境探讨”(体罚学生—家庭暴力—侮辱性的绰号)并回答书上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乞丐有尊严吗?”的思索,引出对人格尊严权的学习与讨论,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设置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场景,勾勒出“生活画面”,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寻找问题、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活动氛围。
B.理性思考 学习权利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来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
(1)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挖掘故事与教材中蕴涵的“理”,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理性魅力。
(2)活动内容:学习“肖像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学活用——我来当法官”和课文P69“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设计意图:“我来当法官”的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凸现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通过活动,联系现实,分析案件,处理案件,提高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升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身收益。
(3)活动内容:学习“名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哪些是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的种种行为,深刻地感受到侵犯名誉权行为给受侵害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并明确这种行为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法律的制裁,从而引起广大学生的共鸣。
(4)活动内容:出示两幅图片,引出“荣誉权”;再学习“荣誉权”的含义及相关法律规定;最后进行“情境研讨——周老师对小陈的处理对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案例的辨析,让学生知道在回答法律问题时要养成事事以法律为依据的习惯。
(5) 活动内容:出示“李士松案件”,引起学生思考;进而学习“姓名权”的含义及有关法律规定;再对“情景剧场——秦寿生的故事”进行分析;最后 “探索——以他人姓名给别人捐款是否侵犯姓名权?”。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懂得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维权意识。
C 课堂小结(归纳法)
设计目的:使前后知识形成系统、网络,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懂得前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D 自我反思与评价
活动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没有疑问?
设计意图: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通过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反思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E、作业设置:(多媒体展示)
(1)练习。设计目的:围绕本课时主题选择有代表性选择题进行训练,力争突出体现本框的重点、难点,目的是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使学生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2)(活动探究法)查找〈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对公民人格尊严的法律规定条文。为下一课时“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学习做铺垫.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下册政治第二单元说课稿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相关推荐:
标签:政治说课稿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