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函数的概念说课稿范文:第19章

编辑:sx_chenjp

2016-03-20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把教材等方面的思路面对面地对听众讲述的教研活动,希望下面这篇初二数学函数的概念说课稿范文:第19章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函数一章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初中初步探讨函数的概念,函数关系的表示方法、图象的位置等基础上,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即用集合映射的思想理解函数的一般定义,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并研究了单调性和奇偶性这两个重要特征,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函数的周期性及选修内容中的极限、导数、积分提供了良好的保证。这些内容是函数及应用研究的深入及提高,也是今后进一步高等数学和参加工农业生产建设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它还是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产生的载体,因此本章的学习对中学生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本节课作为该章的起始课之一,本节课的地位也就不言而愈了。

二、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目标的制定。我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层面来展开阐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更要理解函数的本质属性;并理解函数的三要素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能力,也即数学建模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生活实力的分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过程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学的问题,概括出数学概念,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

从我所了解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函数这部分内容都比较惧怕。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抽象的概念;第二:函数本质属性的理解,函数是用来研究一个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

四、教法学法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本节课我将采取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即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行探索和研究的方法。但是,俗话说:“教无定法。”函数这个概念从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争论和人为的加工,所以要让学生用45分钟去自主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在这里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讲授法为主,贯穿启发式。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他们今后独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体会怎样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实际问题、怎样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本届学生在初中使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该教材在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次函数》中已经初步涉及到函数的概念,这里就是要复习一下初中的知识,而在高中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来研究这个知识。

2、创设情境

在这里我使用课本第21页中的三个例题作为背景,它们分别是:人口统计问题、下落距离问题、气温变化问题。(投影问题)

安排意图:①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抽象的“函数”概念。这里我要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对象。它不再是以前所研究的静止和孤立的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点、线、面,……,而是一个变化过程,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集合的角度、用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这个概念的。以人口统计问题为例(投影集合)②要让学生观察出每个变化过程都涉及到两个变量,而且变量与变量之间存在着某种依赖关系。(投影箭头图)③要让学生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这种依赖关系。即对集合A中的每个年份,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人口数与之相对应。这句话,我一定要让学生说,而且三个例题要一个一个说过去,因为这样做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出函数的概念了。

3、归纳并应用概念(投影)

归纳:(1)通过高中的函数定义可以发现,函数的对应法则不再是初中理解的解析式,而包含更多的形式,比如表格、图象等等。

例1 判断下列对应是否为函数(投影)

设计意图:判断一个对应是否为函数可总结为两个问题:①有没有?即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有没有元素与之相对应?②有几个?简而言之,A中任意一个元素在B中都有唯一一个元素与之对应。这样归纳,可以使学生对函数的理解通俗化、口语化、简洁化。

例2 求下列函数定义域(投影)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求简单函数的定域。即偶次根号下的式子要求大于等于零;分母上的式子不为零。

再进行举一反三,从而得到一般函数的定义域,这样就体现了启发性的原则。

(2)对于用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如果没特指定义域,就认为是使表达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范围。

例3 试比较下列两个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投影)

设计意图:使学生会求简单函数的值域。进一步理解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的关系。

并引导学生明白这两个函数的集合B可以是同一个集合,但是它们的值域却是不相同的。那么怎么样集合B才是函数的值域呢?复杂一点的函数的值域又应该如何去求呢?我们下一课时继续探索。

5、课堂小结

这里我通常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方法、能力,我稍加归纳即可。

6、布置作业

P24 1、2、3、4、5

布置意图:巩固函数概念,会简单运用概念解题。

7、板书设计

六、评价反思

我觉得本节课我有这样两点成功之处:第一,强调了函数研究的价值,揭示了函数的本质属性,宣扬了数学的文化;第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但与此同时我也感到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一直都要用启发性原则?如果是,那么本节课中抽象出函数的过程应如何启发?而且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势必要延长学生掌握、理解知识的时间,这与现行教材的课时安排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似乎不吻合,在此希望各位专家给予指教!

以上就是关于初二数学函数的概念说课稿范文:第19章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相关链接:

初二下册数学正方形说课稿模板:第18章  

第18章菱形说课稿范例:八年级下学期数学  

标签:数学说课稿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