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初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编辑:sx_jixia

2015-11-10

由于学生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的层度和速度都会产生差异,所以作为初一的数学老师要了解本班的学困生,多加关心,多加辅导,下文为您准备了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的内容。

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11月19-20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期中考试,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把有关情况向领导作简要汇报,请领导给予指导。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复习准备,班主任做了细致的考前动员,强调了考试的严肃性、重要性,激发了学生考试的兴奋点,为学生成绩的发挥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试布置及监考工作做得严格有序,杜绝了迟到、作弊、早退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和真实性。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由莘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命题,语、数、外各120分,政治70分,史、地、生各50分,满分为580分。从各任课教师上交的质量分析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来看,教师对试题的评价较好,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与平时的教研基本吻合。

三、考试情况分析:

1、整体成绩与莘县普通班相比,略高一些。450分以上七中38人莘县30人。400分以上七中124人莘县108人,350分以上七中243人莘县201人。两校相比我校数学、英语较占优势,政治、历史两科相对薄弱。

2、从单科总评来看,语文、地理、生物比较均衡,其它各科相比都有较大悬殊。英语相差10分、数学相差10分、政治差7分、历史差8分。

3、从班级总评来看差距较大,三班最高305分,最低班为274分,相差31分。

4、各科优秀上线人数偏少。语、数、外在95分以上分别有22人、72人、100人,政治56分以上27人,史、地、生40分以上的人数分别有66人、23人、126人。

5、学生优秀率、合格率极低

优秀率:38/529=7%合格率:243/529=45%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偏科现象严重。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出现个位数的大有人在。

3、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少数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

4、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不到位,要求不够严格,大部分教师从初三到初一的转变过程中角色转变慢。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师生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

2、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①召开教师研讨会,学科组交流经验统一措施。

②评选进步之星和学习标兵,召开期中考试表彰大会。

③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增强学生自信心。

①把每班的后40名(或25名)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教师业绩评价标准。

②注重基础知识考查,考试优秀率达80%,合格率达95%以上。

③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采取补考形式,由学科组长挑选试题,汇编成综合水平测试卷。

4、加强培养培优补差工作

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给任课教师名单,制定计划与预期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做好帮包记录。

5、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①开启“六一”阅读工程。

②建立兴趣小组,一帮一结队子。

③“我在进步”演讲。

④感恩行动。

6、加强家校联系,商讨对策,形式教育合力,召开家长会,互通信息,商讨教育之计。

7、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定计划的习惯,很多学生学习非常盲目导致他们没目标而影响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及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同时在班上找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促进提高自己。

②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晚自习的后30分钟能预习第二天所学的内容,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③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不到一百分争取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8、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①各任课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优秀学习经验交流,召开表彰大会及各班请优秀学生总结演讲。

9、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深比课堂教学改革。

①改革备课。

②高度重视预习。

③减少教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学习与展示的时间。

④划小教学单位――分组教学。

⑤重视及时的反馈矫正,建立错题本,作为教师作业布置检查的必查项目。

10、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①深入备课组,了解集体教研情况。

②跟踪课堂,提出建议。

③改革作业教学,作业精心设计,精心批改,精心反馈。

希望这篇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相关推荐

关于七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后的质量分析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标签:期中考试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