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世界文学生活

编辑:sx_yangk

2013-12-05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我们应该重视它,欢迎阅读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世界文学生活。

艾丽丝·门罗

艾丽丝·门罗

10月10日,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已经82岁高龄的加拿大籍作家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这让一直偏爱以“政治”来说道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们,颇有些失望。艾丽丝·门罗可谓是比较纯粹的小说家,虽然她出名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她37岁,也参加拿大女权主义运动,出版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 ),开始引人注目。她的小说如果说有什么政治性的话,那就是她始终关切女性的命运,尤其是女性弱者的生活情状,算是有点女权主义。当然,如果还要硬抠政治的话,她作为苏格兰后裔的族群身份,也会时常在小说中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但这种身份政治,也只能算是一种小政治,并不能压倒她小说的艺术性笔法。

因此,我还是更愿意用小说艺术的纯粹性来理解门罗的作品,她早年在厨房里、在熨衣板上写作。中年出名,但也未见大红大紫,写短篇小说只是在《纽约客》上博得好名声,要多么畅销并不可能。她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作,一生写了十余部部短篇小说集,加上一部类似长篇小说的作品,这日子就在写作中熬到了82岁。“熬”可能是中国人的想法,对于门罗这样的小说家来说,她/他们对文学有一种纯粹的态度,那个语境也没有那么多花样,她的写作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快乐呢?

门罗夺得文学奖项无数,其中有多次加拿大总督奖、布克国际文学奖,并两次获得吉勒奖,2004年即是以短篇集《逃离》第二次获奖。当时评委评价说:“故事令人难忘,语言精确而有独到之处,朴实而优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逃离》可以说是其小说艺术炉火纯青的结果。这一年她已经73岁,真正是宝刀不老,虽是精雕细刻,全无痕迹,但更见纯朴自然的风格。这部由8个短篇小说构成的小说集,于2009年出版中文版,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翻译出自李文俊的手笔,译笔相当精湛。

小说集开篇的短篇小说就是同题《逃离》,小说讲述一个叫做卡拉的年轻女性想要逃离极其不协调的同居男友,走到半路却又折回家中的故事。这当然是一个失败的逃离的故事。小说的叙述非常缓慢而有心理层次感。开始的叙述视角就是卡拉的视角,她站在马厩房门的后面,听到汽车声音响,她想,那是邻居贾米森太太从希腊度假回来了。“但愿那不是她呀。”小说第一段就是如此微妙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每个动作、人物所处的位置、人物的心理,都有层次地一步步展开。

这篇小说叙述细腻微妙,构思精巧而又自然,那种心理刻画一点点透示出人物的矛盾心境,并且引向困境,尤其是女性无力自拔的心理特征。卡拉想逃离克拉克,但她又欲罢不能,无法决断,犹豫再三,还是回到这种生活状态。矛盾无法解决,一切源自内心的纠结,这才是问题所在。小说回到内心之微妙还嫌不够极致,结尾处卡拉总到树林里,看那些头盖骨,可能是小羊奥尔弗的头盖骨,那么在克拉克与贾米森太太对话时,带着雾气出现的小羊就只是一个幻觉了。小说在心理的微妙感之外,还要加上一些魔幻的色彩。外部世界存在的真实性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人物的心理感受。小说非常讲究构思,时间紧凑,心理的微妙感受伴随着空间的略微变异,生活的困窘与人性的善恶相纠缠,生命在无助中才透出一点坚韧。细致微妙是其特点,一切都不过火、不过度。门罗有意淡化人物的主动意识,始终能保持一种冷静、朴素的叙述,一点点透进骨子里。

感谢阅读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世界文学生活,希望大家从中得到启发。

标签:文学名著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