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7-11-10
学生实验方案交流、补充、完善
投影学生实验简图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1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结论
教师设问:在上述实验中,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急待知道或解决呢?
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一些物质溶于水温度会升高,一些物质溶于溶液温度会降低一些则无明显变化?
教师肯定同学们能提出问题,然后再利用课件微观展示物质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化
归纳总结:
扩散过程: 会吸热
原因:
水合过程: 会放热
物质溶于水 溶液温度升高 Q放>Q吸
物质溶于水 溶液温度降低 Q放<q吸< p="">
物质溶于水 溶液温度无变化 Q放=Q吸
教师设问:我们这个课题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同学们能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淡淡溶液的用途吗?
学生回答:(略)
本节课归纳总结:
堂上及时反馈练习:
1.练习巩固:
下列物质混合 是否构成溶液 那种物质被溶解 溶质 溶剂 溶液名称
食盐和水
白糖和水
高锰酸钾和水
碘和酒精
酒精和水
白醋和水
油漆和汽油
油和水
洗洁精 + 花生油墨
2..(A层)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3.(A层)蔗糖水是溶液,原因是( )。
A.由两种物质组成的
B.无色透明的液体
C.加热至沸腾也不分解
D.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中
4.(B层)一杯食盐溶液,从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a g / cm3 ;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测得它的密度为b g / cm3 ,则a 与b 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 B.ab D.无法确定
5.(B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医用消毒酒精的浓度为75%,此溶液中溶质是水
C.碘酒溶液中的溶剂是酒精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说明硝酸铵溶于水,只有扩散过程,而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说明NaOH溶于水只有水合过程
6.(A层)学习溶液知识后我们知道怎样判断哪种液体是溶液,下列混合物可能不是溶液的是( )。
A.硫酸铜与水混合形成蓝色透明液体
B.高锰酸钾与水混合形成红色透明体
C.无色透明的液体
D.H2O2和H2O混合的液体
7.(B层)某溶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沸点 B.导电性 C.颜色 D.水分子的构成
8.(A层)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
9.(B层)从大豆中提取并初步认识油脂的实验过程如下:1、将5g大豆研碎;2、将研碎的大豆放入试管中,再加入10mL已烷液体,振荡后静置几分钟;3、过滤;4、将盛放滤液的小烧杯放入一个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通过热水浴蒸发掉已烷(装置如图9-6);5、将大豆油移入试管,再加入10mL水,振荡后静置,豆油浮在水面上。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将大豆研碎的目的是 。
(2)得到乳浊液的实验步骤是 。(选填①②③④⑤)
(3)关于本实验中出现的加热方式——热水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任何物质的加热都可采用热水浴
②小烧杯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③小烧杯内试剂受热较均匀
(4)提取豆油所依据的原理是 。
反思:本节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2课时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教学中,由于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在内容安排上较为紧张,第二课时则相对松动些。从这两节课的学生反馈情况来看,达成教学目标较高,特别是第一课时通过引导探究得出溶液概念学生理解得较好,对溶质、溶剂的判断,学生回答正确率也较高,对溶液特征的均一性、稳定性的理解,通过微观模拟,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溶液中的溶质以微观粒子存在的事实,在实施过程中,感到不足的是第一课时学生的练习量稍少了些,有些练习只得让学生在课后完成,及时反馈显得不够及时。
标签:化学课件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