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生学习疲劳问题及解决方法

编辑:sx_liujy

2018-03-14

在中学生中,学习疲劳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今天为大家讲解的就是关于中学生学习疲劳的内容,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此类问题!

具体症状为:大脑反应迟钝,头部感觉麻木或疼痛,注意力分散,思维滞缓,情绪沮丧或烦躁,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这种疲劳按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生理疲劳是由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引起的,并不是由身体能量消耗引起的,而是由于所从事的活动不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因而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所致;表现为倦于学习,不想再学,但其外部表现一般不会太明显,具有内隐性。

虽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显著不同,但二者是密切相连,如极度的生理疲劳产生后,会使改变中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从而产生厌倦情绪,即产生心理疲劳;同样的,中学生从事着不符合自身心理需求的活动,并因此产生心理疲劳,在这种倦怠、厌烦的心理引导下,就会越学越不想学、越学越感觉累,从而产生生理疲劳。

那么怎样去防治这两种疲劳呢?

生理疲劳的防治办法

1. 保证睡眠时间

睡眠是大脑皮层自然产生的一种弥漫性抑制。通过睡眠不但可以解除生理疲劳,防止超限抑制发生,而且可以给正常的新陈代谢提供补充能量的机会。对于学生来说, 越是学习紧张越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虽然睡眠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很难统一划定,但一般来说,对于年龄为11~15岁的学生来说,较为合理的睡眠时间为9~10个小时。事实上,睡眠的时间除了年龄之外,也与个人习惯、学习性质以及环境、气候、地域等因素相关,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至少要做到保持睡眠深度和定时习惯,这就要求家人和学生本人要配合做到在学生睡觉时尽量减少对感官的刺激(声音、光线、异味)和执行严格的作息时间。

2. 适当增加营养

营养不良会降低人体机制的兴奋限度,影响注意力的集中和对新事物的探求行动,从而降低活动的效率,这是产生生理疲劳的主要根源。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适当为学生补充一些富含乙酰胆碱成分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

3. 系统安排教学方式

当某种单一的活动强度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引起人的大脑部分区域的疲劳,从而降低相关学习活动的效率。如果经常变换学习内容或使学习内容丰富化,如采取各学科系统安排、 交叉进行的方式,就可以达到脑部不同区域轮换休息的目的,从而缓解生理疲劳。

4.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休息的方式一为静止性休息,指一般睡眠(也就是上面的第1种方法);第二种为活动性休息,即用另一种活动方式来代替原来的活动方式。对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中学生来说,活动性休息的基本形式就是体育锻炼。所以,为了减轻中学生的生理疲劳,可以采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各文化课之间穿插几节体育课。

心理疲劳的防治办法

1. 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有选择性地、积极愉快地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特别喜欢,学习起来就会不知疲倦。

兴趣不仅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具有很大的抗疲劳作用。要想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以往的单一枯燥的知识灌输方式,在讲课过程中安排课外知识、奇闻异事等活跃课堂气氛、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方面的内容。

2. 满足中学生被肯定的需要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自我探索时期,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心情愉悦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更愿意主动去学习,学起来也就更有劲头,疲劳感也就随之减少了。

3. 满足中学生对轻松学习环境的需要

中学生的心理虽在发展中,但毕竟还很不成熟,其承受力远远不及成年人,长期的紧张和焦虑必然使其心理功能失调。因此,对学生学习生活时间的安排应张驰有度,减轻其精神疲乏感;教学方式应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完成学业,并取得相应的好成绩;老师的态度应和蔼可亲一点,尽量不要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此外,对于升学压力相对较低的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学校还应该多增加一些有意思的集体活动,让大家乐在其中。

中学生学习疲劳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标签:心理指导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