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4年级前需“狼爸”4年级后需“羊爸”

编辑:

2013-06-07

如果您想用“惩戒”的方式——“打”来教育孩子,那需要注意什么呢?

(1)明确“打”的原因:

萧百佑说,他“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

如此,“错”和“疼”就会直接建立起“条件反射”。

如果你一味地责骂、威胁和喊叫,或气冲冲地说教,让小孩子对你的愤怒感到害怕,内心树立起保护自己的屏障,是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规矩的。

(2)“打”要适度。

萧百佑说: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

打重了会适得其反。有一位小学生总逃学,父亲气坏了,将他吊起来打,孩子竟逃出家到社会上去找“大哥”寻求温暖和保护去了。

(3)打一打要揉三揉

“揉三揉”,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的基本需求,第一是吃饱穿暖等“生理需求”;第二,是“安全需求”。

当我们被抛出温暖的子宫,来到这陌生世界,自身那么渺小和无助,只有在父母或养育者的爱抚中才会得到安全。如果被父母“打”了,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产生可能被抛弃的感觉。而“不安全感”是所有神经症的共同人格基础。

如,迈克尔·杰克逊属于同性恋加恋童癖。心理学家认为他的病根在“没有幸福童年”:他的父亲拿鞭子或皮带抽打他;提起他的一条小腿,让他的头朝下;深夜戴着恐怖面具从窗子里爬进来,并吵醒他。这让他每次见到父亲就魂飞魄散。

萧百佑是怎样做的呢?

他说:“我说的话就是军令,同时又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对孩子同样幽默风趣。我和妻子很注重陪伴孩子,陪他们学习,陪他们郊游,孩子们不会孤独。”“我的妻子总是细心观察、准确反馈,使得我的教育不会过头,不会让孩子们受委屈。”

女儿萧箫的同学说:萧箫非常开朗,看来父亲的“棍棒教育”,没有给她造成任何的心理障碍。

标签:青春期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