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9-14
第二课时
〖教学〗
《爱莲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解题
这篇文章的休裁是“说”,在这之前我们学过《马说》,请同学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
归纳:“说”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体。本文特点是托物言志。
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出处。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小黑板:解词,并为加点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妖蔓益亭亭净植亵玩焉
取下小黑板,请四名学生上黑板听写。
蕃牡丹淤泥染濯涟亵
四、分析第一段
1、范读第一段。
2、同学们把第一段自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3、质疑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4、教师讲解。
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
提问: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归纳: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提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
归纳: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6、背诵第一段。
三、分析第二段
1、范读第二段。
2、同学们把第二段齐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4、教师讲解。
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判断句,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
提问: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
归纳: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5、集体默诵、背诵第二段。
四、小结
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
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
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
五、作业
1、反复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准备课上讨论。
3、将本课字、词记入积累本。
现在是不是感觉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计划很关键呢?欢迎大家阅读与选择!
相关推荐:
标签:语文教学计划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