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8-23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随着人类的进步,这种落后状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氏族聚落。什么是聚落、氏族?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出现很多氏族聚落。当时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共同学习。
2、学习新课
运用课件,简要介绍聚落的概念及其分布。(六七千年时原始人类已有定居地,称之为聚落。一个聚落就是一个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即氏族,中华大地上氏族聚落已是星罗棋布遍及各地)。
《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课件显示,思考我国氏族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找出它数量多、分布广、且多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等特点)了解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课件闪示半坡和河姆渡两处遗址)
开展学习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半坡人,河姆渡人。进行研讨设计,拿出本组的方案,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形式来介绍本聚落的情况。介绍中必须包括有房屋实物模型、氏族聚落概貌全图以及氏族一天的生活场景等内容。
(按照设计的方案,分别派出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有关知识。或展示模型、图片,或讲解、说明,或表演、讲故事,其余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营造出一种交流、探究的氛围。在活动中,使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聚落所在区域、距今年代、房屋特点、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等各方面知识有所了解,依据史实对当时人们的生活进行充分想像和体会。)
老师设置问题,组织讨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
和北京人相比,半坡人在哪些地方比北京人进步了?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建筑房屋的技术,过上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看“房屋复原图”。半坡人有了原始的农业生产,开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
一。他们还开始饲养一些家畜,使用的工具已经是磨制石器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呢?(生思考,讨论,自由回答)归纳:
1)在制作方法上 2)功能上
半坡遗址中的窑场说明什么?在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出示图片。陶器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彩陶还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是怎样造成的呢?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有哪些基本特征?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成就?
(引导学生对比,启发思考,从而得出结论)
“大汶口原始居民”子目
随着氏族聚落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氏族聚落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代表性遗址是大汶口遗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预示着漫长的原始社会就要走到尽头(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自由回答)。
3、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对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的学习,组织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验和感受。在了解我国远古居民的进步及成就之后,有什么想法?从中得到哪些认识?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人生观、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4、课堂练习
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板书设计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大汶口原始居民
六、评价
本课开展的学习活动,效果非常好。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原始居民取得的成就,在学生的交流探究中得到了解决。老师设置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出来,组织讨论,探讨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说明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生产力有明显进步,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七、教学自我反思
本节课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总结,鼓励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参与、有所创新的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是给予充分肯定。营造交流、探究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自信心,进一步主动探究新知识。通过读书使学生获得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进一步调动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格式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教学参考资料尽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标签:历史教学计划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