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范文: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编辑:sx_yanxf

2016-08-11

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观,构建全新而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威廉希尔app 特制定初一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主备:字学娟

课时安排:2课时

一、 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春秋战国的纷争,指的是春秋称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其核心是齐、晋称霸,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齐、晋称霸,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其次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是齐、晋称霸,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讲清齐、晋称霸成功的原因。

二、目标及其分析

1、目标定位

(1)掌握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和社会特点。

(2)了解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的史实。

(3)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

2、目标解析

(1)掌握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和社会特点。就是指春秋和战国

的起止时间、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从公元475年到到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

(2)了解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的史实是指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合闾、越王勾践和七个崛起的国家:齐、楚、秦、燕、赵、魏、韩。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3)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就是要运用地图,找出七国相应的地理位置

三、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对春秋争霸战 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应讲清春秋时代的 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即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应用课文中的导入框,提问:“烽火戏诸侯” 给我们

的教训是什么? 烽火戏诸侯的教训是极其惨重的,惨就惨在周幽王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痛就痛在当戎族真来进攻时,往日报警、号令天下诸侯的烽火台失去了威力和作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西周灭亡,东周开始。东周就是我们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春秋战国”?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这段历史。

学习新课:

问题一、东周分哪两个时期?为什么以这两个名称来命名这段历史?

春秋和战国分别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结束?

设计意图:了解东周分哪两个时期及名称来源。

例题1、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 东迁洛阳,史称“东

周”。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

问题二、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有哪些?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是怎么回

事?

设计意图:掌握主要霸主和争霸情况。

思考1、为什么在西周刚建立时,诸侯不争霸而到了东周就争霸呢?

思考2、他们争霸的目的是什么?在争霸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霸主呢?

首成霸业的是谁?

思考3、齐桓公为什么能成就霸业?

(1)自然条件:

(2)雄厚实力:

(3)高明手段:

思考4、晋文公是怎样确立他的霸主地位?通过什么方式来完成称

霸?奠定晋文公成霸主的战役是是什么

例题2、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 )

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

例题3、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的标志是( )

A.打败周围的诸侯国 B.周围诸侯国臣服齐国

C.各诸侯王参加会盟 D.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变式训练1、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是( )

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 D.管仲改革壮大力量

变式训练2、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 )

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

问题三、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