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1课诗两首

编辑:

2016-03-07

2、“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但在这《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不休,难以言尽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他把“乡愁”,寄托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诗人巧妙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这些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写法,通常称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构思的?诗中主要设置了几个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队段;诗中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一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外出求学,当夜深人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起笔给母亲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枚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后来他渐渐长大,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对于妻子的思念就靠那张窄窄的船票;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人到中年,母亲却躺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面对的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现在,诗人已是白发苍苍的的老人了,他站在高高的山上,眺望着祖国大陆:我何时才能淌过这浅浅的海峡,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祖国何时才能统一呢?这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和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却恰恰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诗人由个人的乡愁上升到了对故国思念之情,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五、品味诗歌,体会感情

学生再次齐读诗歌,教师说明: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晶日统一。

六、比较阅读,感悟乡愁

1、阅读台湾舒兰的《乡愁酒》,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朗读台湾女诗人席慕蓉的《乡愁》说说它与课文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点拔:这两首诗有着相似的写作背景,余光中和席慕的祖籍和出生都在大陆,后来赴台湾,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的古典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出生在那里,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颖,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深深度的开掘上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七、拓展迁移

1、请说出有关“乡愁”的诗句,(学生交流,将课前完成搜集的诗句展现出来,与大家分享)。

八、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着思乡的小诗

九、板书展示

乡愁

小时候 邮票 母子分离 故乡之思

长大后 船票 夫妻分离 主 题

后 来 坟墓 母子死别 升 华

现 在 海峡 两岸分离 家国之思

《乡愁》教学反思

金波实验学校邱玲玲

《乡愁》这首诗我很喜欢,读的时候也常常被感动,因此在备课时也很用心,但上完课后感觉并不好。下面我就这节课从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效果两方进行反思。

一、教学设计

这是一首抒情诗,在教学上我尽量体现其诗意。

1、在教学环节的命名上体现诗意。

我设计了“倾听诗歌——听《乡愁》,感受诗歌——悟《乡愁》,体会诗歌——品《乡愁》,来展现诗的美”。

2、在教学语言上体现诗意。

课堂上,尽量少用日常的口语,多用散文化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美感,。如在介绍余光中的生活经历时,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他在南京生活了近十年,紫金山的风光,夫子庙的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期间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他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中华文化早已根植于他的心中,因此,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便化作他心灵深处的一缕缕乡愁。

3、在朗读中体现诗意。这节课,我设计了四次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读,要求小声读,读准字音;第二次读声音响亮,划分朗读节奏;第三次读,要求把握节奏,读得抑扬顿挫;第四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基调,充满深情地读。第五次读是美读,使朗读技巧及情感能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感受诗意。

二、课堂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期的效果,虽然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落实,但上完后总感觉少了什么,原来缺少的是一种感染力。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朗读缺乏情感。余光中曾说过:“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确实,我们的学生才十几岁,对这些离愁别绪并没有一种痛入心肺的感受。在课堂上我又没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引导,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并不能很好地把握深情哀伤的情感基调。

2、课堂上设计的问题也很多,但没能留下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还是以老师包办代替为主,缺乏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紧张而没能充分地投入到诗文当中,没能用饱满的情感感染学生,没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将本应属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变成了为配合老师的被动学习,颠倒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这节课有得有失。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我的“得”会越来越多,我的“失”会越来越少。

以上即是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第1课诗两首,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链接:

初三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外国诗两首第二课时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时教学计划:外国诗两首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