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计划:诗两首

编辑:

2016-03-03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那现在

乡愁/是一旁/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教师说明: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节奏是感情外在体现,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把握好语速、语调、重音。

4、学生集中朗读、教师巡视。

5、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6、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四、感悟诗歌,理解主旨。

学生质疑,师生确定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从那几个词可以看出来“乡愁”一直萦绕在心头?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2、“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但在这《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不休,难以言尽的情感,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他把“乡愁”,寄托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诗人巧妙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这些具体可感的对象上,这种写法,通常称为“移情”,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3、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构思的?诗中主要设置了几个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队段;诗中设置了四个象征性的意象:一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它象征着作者少年时代外出求学,当夜深人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起笔给母亲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枚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二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后来他渐渐长大,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对于妻子的思念就靠那张窄窄的船票;三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人到中年,母亲却躺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面对的是一种只能埋于心底无法传递的刻骨铭心的思念。墓里墓外虽然只有咫尺,然而却又是那么遥远;四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现在,诗人已是白发苍苍的的老人了,他站在高高的山上,眺望着祖国大陆:我何时才能淌过这浅浅的海峡,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祖国何时才能统一呢?这四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和四个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却恰恰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诗人由个人的乡愁上升到了对故国思念之情,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五、品味诗歌,体会感情

学生再次齐读诗歌,教师说明: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晶日统一。

六、比较阅读,感悟乡愁

1、阅读台湾舒兰的《乡愁酒》,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