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学反思案例

编辑:sx_zhanglz

2016-09-27

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威廉希尔app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学反思,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新课导入较新鲜巧妙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上我费了点心思,切合教学主题。上课伊始,一句嘘寒问暖,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中山装样式,让学生倍感亲切,谈及中山装,提到了孙中山,联想到“辛亥革命”,简短自然地导出了课题《辛亥革命》。在课堂上,我能感觉到这个新课导入很快吸引了学生目光,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活化”了历史题材,使历史课堂顿时活泼起来。

2、活动表演掀起高潮

初中历史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这已成历史教师的共识。但如何落实这些理念,并非易事。单说创设历史情境、表演历史短剧等活动,就大有学问。这次课中的活动设置表演,我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1)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如分配角色、进入角色、退出角色,都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正所谓“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教师有时退居幕后,也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让学生随心所欲。(2)尽量把主演的位置交给学生,把评判权交给学生。(3)活动的设置要为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教学难点服务。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否则“活动表演”变成了一场“无厘头”的“闹剧”。本课中的“人物采访”和“欢迎主席和皇帝的仪式”表演中,我尽力遵循以上原则,学生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几乎是全班参与,表演主角的学生生龙活虎,座位上的同学喜笑颜开,使课堂氛围高潮迭起,且学生活而不乱,动而有序,在欢声笑语中获得了教育,受到了启发,巩固了辛亥革命的重要知识,理解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活动的设置需要一定创新思维,怎样依据课本硬梆梆的几行文字,设计出有效的活动,有时要苦思冥想,甚至绞尽脑汁,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每至思考至豁然开朗境界,或见学生欢天喜地参与活动,欣喜之情不可言表。

3、教学语言不落俗套

如果说历史教学内容象人的身体,那么教学语言则是人的衣着打扮,人尚且“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则古朴的历史教材内容更需不落俗套的教学语言作媒介,搭建学生心灵与历史相通的桥梁。富有情感的语言能舒缓学生紧张疲惫情绪,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优雅别致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格调高雅的审美情趣。本课教学中,我穿插使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用语,例格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孙中山的警言等;俗语:“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等;口语化用语:“造反就造反,你能咋的?”;“你有枪,你怕啥?”文学语言:“让我重踏辛亥革命的道路,去追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革命党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毫不气馁!终于迎来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高潮。”“孙中山先生是一本让世人读不完的史书”“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如今,中国人民正披星戴月追赶世界先进者的足迹;中国正满怀热忱融入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先生“振兴中华”的百年梦想正在变成现实!你听,世界为北京奥运的喝彩!你看,太空中我航天员的漫步!不正是中国已开始崛起的标志吗?”以上教学语言的使用,避免了课堂语言的呆板、枯燥,使语言生动起来,有助于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教育。

当然,课堂语言的修炼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平时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正如苏霍姆林斯说的那样:“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备一节课”。唯其如此,方能在课堂上,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教学语言的锤炼,永无止境!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活动为主线,以评价激励为主要动力,以情境体验和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手段,以落实“三维目标”为追求,尽管忝获此次比赛一等奖,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1、未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或探究学习

本课以情景体验学习、自主学习为主。尽管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学生兴趣的激发,其余课程资源的开发,缺乏深度挖掘,故课堂缺乏立体感。如何保持学生学习历史昂扬持久的兴趣?让历史教学更多地体现历史学科特色?恐怕还得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狠下功夫。例如:在现有大班制条件下,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较陌生的课题。

2、历史教学中的对比联系有欠缺

例: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性质的对比;袁世凯先后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对比;辛亥革命历史意义与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对比等,都是引导学生加强新旧知识对比(联系)建立知识网络的好素材,但我在教学中因时间匆忙,可惜忽略过去。

水平所限,该课中更多不足有待批评指正。虽然课堂允许出错,但不可以课后无反思。我愿意在不停的教学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学反思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立方根教学反思模板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教学反思模板  

标签: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