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模板《观刈麦 (白居易)》

编辑:sx_yanxf

2016-07-12

每做一件事我们应当适时的进行反思,这样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后续进行。下文由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带来了初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模板,希望能帮助大家。

本次教学《观刈麦》。《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地诠释了诗歌所反映的内涵。

诗的最后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所以本次教学的设计思路有四步:了解作者,朗读古诗,感知,诵读。其中重点环节是朗读和感知。设计为:在朗读中感知“诗中人”、“诗中景”“诗中情”在描述过程中,就能够落实重点字词的掌握,在用散文化的语言复述诗中场景时,就是对诗歌内涵理解的一个基础。

初步理解后,重点指导对“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割麦的农民又累又热又苦的艰辛有个清醒的认识,对“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矛盾而又痛苦的心理进行揣摩。同时也是为下文与拾麦的贫苦妇女做比较做好了铺垫。理解“今天的拾麦人就是昨天的割麦人,今天的割麦人可能就是明天的拾麦人”的恶性循环的悲凉。为理解主题

铺平了道路。对封建社会的剥削制度繁重的苛捐杂税造成农民的苦难生活有了清楚的认识。然后以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陶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蚕妇》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

进行拓展练习,更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感恩之心。接着进行朗读的指导就水到渠成,有章可循了。最后,实在背诵全诗中结束全文。

回顾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和原设计大体相符。只是拓展练习稍稍展示过长,使得朗诵指导有些仓促,就是当堂背诵的计划落空。这是一大败笔。

上文提供的初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模板,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警惕呢?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鲁教版初一语文教学反思怎么写《背影》 

初一语文下册教学反思模板《扁鹊见蔡桓公》 

标签: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