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初一年级生物第四章第4节教学反思

编辑:sx_yanxf

2016-04-19

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巩固,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精编初一年级生物第四章第4节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教学回放】

当教学进行到“无偿献血”这部分时,教师以“献血知多少”为主题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怎样的人符合献血的要求?

2.一次的献血量是多少?会不会影响健康?

3.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

4.你能不能进行无偿献血?等你长大后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

稍后,学生思考问题,并作答。

生1: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符号献血的要求。

生2:一次的献血量是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生3:无偿献血可以挽救他人的生命,所以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换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前三个问题都没有异议。但是到了第四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意见就不统一了。

生4:我还不能进行无偿献血,因为我还没到18周岁。等我长大了我会参加无偿献血。

教师:为什么呢?

生4:因为可以挽救他人。

教师:好。

生5:我才不献血呢?

教师:嗯,这个同学有异议哦,那你说说看,为什么不愿意献血呢?

生5:我觉得很亏的,突然少了一些血。总之我觉得很亏啦。

教师:其实我们献血的量只有200—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所以并不会影响健康啊,而且还可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学生坐下了,但是脸上还是写着“我总是觉得无偿献血是很亏的”的表情。接着我看到还有一个男生想发表意见。就请他起来说了。

生6:我觉得无偿献血没钱的,我长大后也不去献血。

教师:既然是无偿献血,那意义肯定就不在金钱上的,而是在于能救助急需帮助的人。

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向钱看的话,那这个世界就没有了关爱,将会失去人间最美好的真情。但是如果我们都存有关爱他人生命的情感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充满了爱,世界会因为我们的奉献而更美好。

接着,教师出示一个“无偿献血证”,学生立即被“献血证”吸引住了。

教师:这个献血证里面记录了一个人献血的次数和总量,而且当你想献血量超过了1000毫升后,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急需输血的话,可以免费获得所需输入的血量。这样就是帮人又帮己了,是吧?

学生:点头。

【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判断血型、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及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观念。教学内容并没有什么特别以及高难度之处。作为一节公开课,我觉得整节课上得很顺的,整个课堂组织有序,从学生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学习的任务。但是课堂上两位学生对无偿献血的看法各态度给我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令我陷入了沉思。

对于学生觉得无偿献血很亏及没有钱就不会献血的态度,我深感不安,心想:现在的学生的心态是这样的冷酷、自私;这些独生子女肯定是在家里长期被宠坏了,总是想到自己的利益,很少为别人着想。当教师出示“献血证”时,并提到无偿献血不但可以救助急需帮助的人,甚至可以帮到自己的家人这种切身的利益时,学生才勉强地认同无偿献血,这更使我感到他们真是“儒子不可教也”。

后来我又将这件事与同事交流,交流之后,对于学生“是否愿意无偿献”,我又有了新的认识。当初,作为教师的我,认为学生不愿献血是很不应该的,尤其上完这节课后,他们更加没有理由不认同无偿献血。现在想来,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学生在课堂上说愿意献血呢?

尽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但并不是说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参与无偿献血,更何况学生仍处于未成年的成长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这样规定的: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可见“献血法”没有硬性规定每个符合要求的公民都要进行无偿献血,反而十分强调献血要“以自愿为原则”。因此,即使一个人一生不参与献血,也不属违法。对于学生“不愿意献血”的态度,更不宜过早地将其定论为冷酷、自私。相反,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学生却能冒着被批评指责的危险,大胆地表达“不愿献血”的观点,这是诚实的表现,教师应当尊重他们。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全班几十个学生,性格特点各异,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对同一事物持同一种态度,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求学生“长大后教愿意献血”呢?学生完全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生动的课堂并不需要整齐划一,而更需要不同观点的碰撞,课堂上出现的学生的争论和矛盾,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所需的最好的素材。

再审视自己的教学,尽管课堂上经过了提问思考以及教师的解析,但学生对于无偿献血仍无动于衷。显然,学生对献血是有顾虑的。事实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成人,对无偿献血都保留自己的看法的,总担心失血过多会影响健康、担心疾病传染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让学生(未来的公民)理解输血的原理,消除不必要的顾虑正是生物教师在本节课的重要任务。看来,要让学生认同献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单靠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例如,在该课教学中,向学生所提的四个问题:1.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怎样的人符合献血的要求?2.一次的献血量是多少?会不会影响健康?3.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4.你能不能进行无偿献血?等你长大后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对于这些问题,只要浏览一下课文,很快就得到答案。又怎能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呢?“认同”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范畴,绝不能通过“提倡……”、“要求……”等说教形式将“认同”这种情感态度强加给学生,只能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在感悟中产生“认同” 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收集有关的资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献血者体格检查标准、献血的经历、不能献血的具体情况等等,让学生明确献血除了自愿之外,还有很多身体条件限制,能够献血表明身体很健康,献血是一件很不容易而且很幸运的事情。这样,不需要号召、不需要呼吁,学生长大后会心甘情愿地向别人伸出援助的手。

【评析】

本案例直指教学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是教师针对学生所作出的回应而展开的思考。在该案例中,教师很有针对性地呈现引发思考的教学片段,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刻思考和剖析。“认同无偿献血制度”是本节课的情感目标之一,课堂上学生却不认同无偿献血制度。对于学生“不认同”的态度,教师由埋怨、责备转向理解和尊重,进而转向从自身的教学寻求原因。在反思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重新回顾课堂的教学处理分析学生“不认同”的根本原因,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物认知的需要,对如何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出改进的策略。

上文提供的精编初一年级生物第四章第4节教学反思,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警惕呢?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初一年级生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教学反思 

2016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标签: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