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七年级历史第九章第1课时教学反思

编辑:sx_yanxf

2016-05-09

每做一件事我们应当适时的进行反思,这样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后续进行。下文由威廉希尔app 为大家带来了精编七年级历史第九章第1课时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课选自川教版新编七年级历史实验教材下册第九章第一课。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地位:

(1)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和造纸术这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的时间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四大发明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2) 德育目标:通过对四大发明的讲述及对世界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四大发明经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

(3) 能力目标:通过对四大发明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学习和运用知识表解法。

3、教学重点: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及向世界的传播。

4、教学难点:

(1) 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

(2)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二、教材处理

1、将教材内容分成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两部分。

2、补充一些历史原文资料如:指南针的种类、火器的类型等。

三、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Ⅰ、教师设题:

(1)结合材料提问导入新课。(见幻灯片)

(2)设计问题:为什么会在隋唐能发明雕版印刷术?宋代能发明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哪一种更优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的意义。观察《金刚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学生准备:

学生按兴趣选择回答的问题,并查找资料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认识。

第二环节:课堂教学

1、新课导入:

提问导入:当印刷术发明之前,孔子招收学生入学,以《诗》、《书》和《春秋》等为教材,那时没有纸,也没有发明印刷术,你想象一下,孔子的学生怎样才能得到一本教材?引起学生讨论,引入新课。

2、新课学习:(采用层层设疑导入)

第一目:印刷术的发明

根据课前提问:为什么会在隋唐能发明雕版印刷术?宋代能发明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哪一种更优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的意义。观察《金刚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本目的教材,明确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流程(采用多媒体演示)、《金刚经》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一一回答前面的问题。

第二目:指南针的发明

老师提问:司南和指南针的制造原理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用多媒体演示战国时期的司南和北宋指南针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然后得出结论:北宋的指南针是铁针,使用人工磁化技术,性能更稳定,体积更小。

老师又提问:北宋指南针在什么时候应用于航海?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地图从已学的知识中去找答案:中国对外交通线在唐朝以前是陆路为主,到北宋时,由于西夏、辽等国控制了北方的交通,造成宋朝与中亚的陆路联系中断,宋朝就重视航海业,发展海上对外贸易。因此,指南针的发明是航海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老师可以展开,引导学生认识指南针还应用于哪些方面?进而说明指南针对世界的影响(举郑和下西洋的例子)

第三目:火药的发明与运用

结合教材的辅栏:(读读:是一种工业的,也是一种经济的进步———恩格斯)从而引导学生对火药用途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进而要求学生:掌握火药发明的时间、发明者,火药运用于军事的时间、火器的外传。让学生观察教材的三种火器,补充讲解这些火器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火器的出现是兵器史上的革命。

最后,指出四大发明,以及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特别强调它对世界的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本课主要讲述了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传播,以及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科学,重视创新的民族,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材小结:

要求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理解制作四大发明的简表,包括时间、发明者、应用、对外传播及影响。(教师在多媒体上制好,学生直接填写)

4、反馈实践:

作业:课后完成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指南针

上文提供的精编七年级历史第九章第1课时教学反思,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警惕呢?祝大家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之宋代的社会生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反思范文:《南方经济的发展》 

标签:教学反思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