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11
老师:还有哪位同学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桥?
学生:我喜欢那种桥,就是在桥的下面有小船,有流水,桥的周围有卖各种小吃的小贩。一时无法概括,我示意他坐下。
老师:呵呵呵,看来你喜欢充满生活气息的桥,对吧?
学生默许。
老师:好了,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来我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画家吴冠中所看中的是桥的哪一方面。大家看书时注意圈点勾画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阅读,老师巡回指导。不一会就有人举手了。
老师:好,这位同学已经有所发现了,你来说说看。
学生:吴冠中看中的是桥的美。
老师:有道理,能不能具体一些?
学生:吴冠中看中的是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老师:再找找看,吴冠中眼中的桥的美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文章结尾说道“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老师:找的非常好,桥在一定环境下起了协调等作用的可以称之为桥之美,对吧?
学生如有所悟。我打算继续引导他们探究作者对桥之美的概括叙述。
老师:除了上面两点之外,文中还有没其他概括性语句对桥之美进行介绍呢?大家再找找看。
学生似乎一时找不出来,我打算先把这个问题放下,继续对文章的分析,然后带出对这个问题的解决。
老师:刚才大家找到了作者看中的是桥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那么文中接下来具体举了一些例子来对这一点进行说明,大家找找看,有哪些例子?
学生:有矛盾故乡乌镇的石桥。
老师:这些石桥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石桥周围是密密的芦苇,石桥的显现在芦苇丛中,仿佛让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老师:你很细心。那么这里采用那种修辞手法呢?芦苇能做深呼吸吗?
学生:拟人。
老师:对,这里看似写芦苇做深呼吸,其实是在写……
学生:写人。
老师:是呀,我们可以想想:在密不透风的芦苇丛中,视野的单调让人感觉多么憋闷呀!石桥的出现缓解了人疲劳的神经,给人以喘息的机会。可以说,石桥与芦苇搭配得怎么样?
学生:协调。
老师:很好。那么还写了哪些桥呢?
学生:还有江南乡间的石桥。
老师:找找这些桥周围的环境,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学生: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老师:找的很好,请坐。大家有没有听到,他刚才的断句出现了一点小小的失误?他刚才读成了“头细/柳飘丝”,应该是“石桥头/细柳飘丝”,对吧?
学生默许。
老师:石桥与细柳搭配得怎么样呢?
学生:很完美。
老师:我们看文章语句,石桥桥身坚硬,细柳柔软妩媚,这是刚柔的搭配。石桥四季不变,细柳一岁一枯荣,这是变与不变的搭配。石桥如一个刚毅的男子汉,而细柳如一位柔弱的女子依偎在这个壮汉身边,多有安全感呀。(学生笑)
学生:还有长桥。
老师:长桥的美体现在哪一点?
学生:长桥往往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年龄,富有历史的沧桑感。
老师:就是说长桥有历史的沧桑之美,很深刻。还有什么桥?
学生:还有广西、云南、贵州等省的风雨桥。
老师:风雨桥美在什么方面?
学生:风雨桥与周围的飞瀑流泉搭配得很协调,很美。
老师:风雨桥吸引了哪些人群的关注呢?
学生:画家和摄影师。
标签:教学反思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