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4-29
讲授新课前,做一份完美的教案,能够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在上课时的积极性,威廉希尔app 为老师们整理了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模板,希望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预习要求
1、充分预习, 了解珠穆朗玛峰的有关知识,搜集与课文有关特别是刘连满后来情况的资料。2、熟读课文,能概括内容。
3、掌握字词(课后、文中)
4、圈点好词句。
教学目标
1、提高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的能力。
2、叙事要注意详略,选材要有典型性。
3、体会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4、体会环境的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提高复述的能力,感悟登山勇士的优秀品质和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环境的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青藏高原》,出示喜玛拉雅山和珠峰的相关图片。
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看看屏幕,这就是世界最高峰,被称为地球之巅的珠穆朗玛峰,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这座山峰的具体情况。
珠穆朗玛峰的神奇、美丽是人类的向往,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都无法越过,是一条充满死亡的路线。1960年5月,中国人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那激动人心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登上地球之巅》这篇文章。
二、检查预习
1、解决字词问题
(1)课后生字词一人领读
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晕眼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
(2)文中生字词 峰巅 滞留 缭绕 窒息 匍匐 迸散 斩钉截铁
(3)解词
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履践:踩踏。 崔巍;形容山高大雄伟。
养精蓄锐:养,休养。蓄,积蓄。养息精神,积蓄力量。
齐心协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
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往前进。
2、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能在题目前加上一些信息来概括课文内容吗?
生: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然后讲述这是一个怎样激动人心的过程。
明确复述重点:
(1)5月24日9时30分,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登山队员王富洲、刘连满、屈银华、贡布出发。
(2)岩壁陡滑,第二台阶挡住了去路。他们冒着严寒,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用了五个多小时。
(3)天渐黑,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人冲顶。
(4)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写下遗言信。
(5)夜已黑,在8830米左右的地方无氧攀登。
(6)凌晨,登顶成功。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非常真实地感受到了那种艰难,但是,队员们却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登上了顶峰。
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
师:反复诵读刚才大家提到的内容。思考:我们的队员能够登顶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1)他们有坚强的毅力。
如第五段但他仍咬着牙坚持前进和第七段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腿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但是,刘连满一直坚持着。还有第十四段:他担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战友们不知道他的氧气筒里还保存着氧气,他又挣扎着坐起来,用铅笔在日记本上给战友们留下了一封短信。挣扎一词体现了他的艰难与毅力。
(2)他们头脑冷静,想出办法克服困难。
第七段刘连满想出做人梯的办法,帮助其他队员登上第二台阶。
(3)队员们团结协作的精神,特别是刘连满那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如: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让别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后慢慢地站起来,让别人的双手能抓住岩壁顶端的支撑点攀登上去。在这样的高度上,做任何一个细小的动作,身体都有严重的反应。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毅然表明刘连满已经做出牺牲的准备;慢慢地站起来,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这些动作描写都体现了他自我牺牲的精神。
还有第十三段:他决定,宁愿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胁,也要保最后一点氧气留给战友。刘连满将救命的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遗言信。
师: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会面临死亡的恐惧,可是最可怕的是去选择死亡,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呢?刘连满也有对生的渴望,但是他选择了死,他的伟大就在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坦荡的面对死神。我们想想,是什么力量让他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生自由回答:是强烈的爱国精神,坚定的信念……
教师小结:正是这样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在大自然对人类生命极限的挑战中赢得了胜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所以文章表现的不只是三人登山的胜利,或是他们四个人的胜利,而是集体的胜利和祖国的胜利。希望同学们从本文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五、质疑讨论 ,各抒己见
师:课文中有不少写景的句子,请在书上勾画出写景的句子,讨论一下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前后四位同学讨论分析。
朝着云雾茫茫的珠穆朗玛峰巅勇敢地迈进,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登山过程环境恶劣,非常危险,同时更好地体现了登山队员们不畏艰险,勇于和环境作斗争的精神。除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描写了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峰尖锥形的 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夜色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都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等,这样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二者相结合,起到一张一弛的阅读效果。
教师归纳: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等,渲染了恶劣的自然环境,烘托了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六、联想体验,拓展延伸
师:刘连满在整个攀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差点牺牲,同学们,你们说,刘连满是不是英雄?
生:是。
师:你知道刘连满后来的情况吗?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当年登顶的队员有的作了领导,有的当了记者,而刘连满生活很困难,被分配到哈尔滨电机厂一车间作了一名普通工人,退休后还要给人打更以维持生活。三个孩子下岗,老伴没工作。住的一套陈旧的小房子是省长批示后,厂里照顾给他的。
师:刘连满又是怎样看待自己的遭遇的?他是否满腹怨恨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没有。他说,生活要从低水平看,工作向高水平看。还说,人不能都当官,都当官,就没兵了。
师:英雄遭遇困顿却无怨无悔,这是一个心胸多么广阔的人啊!刘连满从小就没有父亲,靠母亲要饭把他养大。当母亲不能要饭了,他八九岁出去过流浪生活。所以刘连满特能吃苦,
最容易满足,处处替别人着想。这是普通劳动者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板书:英雄本色)
七、布置作业,收束全文
同学们,当所有的华夏儿女为自己的祖国的强盛感到骄傲时,我们更应该对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同学们,学习本文后,相信你还有很多话要说,参考我们搜集的材料,请你以《我看刘连满》为题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要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写在周记本上。
同学们,有探险就会有牺牲,但是人类从没有因此而停留下脚步。希望大家不断挑战自我,去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战胜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个珠穆朗玛。
板书: 登上地球之巅
坚毅品质
集体力量 英雄本色
牺牲精神
爱国精神
[资料链接]
珠穆朗玛峰 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此数据是由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协助下,于1966-1968、1975年测定的,1992年又对其进行了复测)。 藏语珠穆是女神的之意,朗玛是第三的意思,因珠峰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珠穆朗玛意为第三女神。珠峰位于东经8654,北纬2754,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我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整个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伟,昂首天外,四周地形极为险峻,气象瞬息万变。在山脊和峭壁之间,分布着数百条大小冰川,还有许多美丽而神奇的冰塔林,犹如仙境广寒宫。从18、19世纪开始,便陆续有一些国家的探险家、登山队,前往珠峰探测奥秘,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有人从南坡登上峰顶。从1921年至1938年,他们称珠峰北坡是不可攀登的路线、死亡的路线。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康熙皇帝派出两名懂技术的喇嘛,从青海西宁进入西藏踏勘地形,绘制山水图纸,首次用汉、满文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汉文为朱母朗马阿林,阿林满语为大山),明确其位于中国境内,并载于清《皇舆全览图》中,这是世界最高峰最早的文献记载,它比英国人在咸丰二年(1852)测量此峰并擅自命名为埃佛尔斯峰早135年。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着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上文提供的人教版语文初一下学期登上地球之巅教案模板,大家阅读了吧。更多参考尽在威廉希尔app 。
相关推荐:
标签: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