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

编辑:

2016-11-10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降水

提问: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请大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降水主要有哪些形式?(雨、雪、冰雹等)

(2)最常见到的是什么呢?(降雨)

(3)降水的“水”又是从哪来的呢?(降水中的“水”主要来自海洋、河流、湖泊、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和植物中水分的蒸腾作用)

承转:降水中的水也就是水汽,那么空气对水汽的容纳是不是无限度的?

小组活动一:模拟大气水汽饱和小实验

活动:各小组准备一块海绵,将水慢慢倒向海绵,发现当水倒到一定程度时海绵就容纳不下了,如果再继续倒,水就会从海绵里流出来。结论是海绵吸水有一定限度,达到一定量时就饱和了。

设问:这与空气对水汽容纳的道理十分相似。那么空气容纳水汽的数量与气温又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不同气温时空气的最大水汽容量投影片,让学生观察)

交流:气温越高,饱和空气能容纳水汽量越多。

总结: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是成正比的。

承转:同学们,假设30℃时的饱和空气温度降至20℃时,会出现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什么现象发生呢?

交流:(小组观察并分析30℃时的饱和空气复合投影片和气温降至20℃时饱和空气投影片相比较得出结论)在空气中会出现多余水汽;多余水汽吸附在空气中微小尘埃上,形成微小水滴—云和雾,这微小尘埃就是凝结核。

播放“降水的形成”录像片(通过慢放、停放,让学生观察)

提问:那么微小水滴又是怎样才形成降水的?

交流:微小水滴不断碰撞,体积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形成雨、雪、雹等降水形式。

小结:由此可见,降水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2)有凝结核;(3)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承转:那么,降水的类型有哪些呢?

展示降水的主要类型图,请你说出不同降水类型的名称?

1.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2.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3.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提问: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

交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回答。

承转:当降水到达地面后,又如何知道降水的多少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等高线和等温线,同学们,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叫做什么?(等降水量线)对,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活动:小组读图竞赛,抢答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地区和两极地区哪里降水多?年降水量各是多少?

交流: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两极附近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2)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和西岸,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

交流: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3)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哪里降水多,哪里降水少?

交流: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强调: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小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如下:

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降水的类型及降水的形成条件,而且学习了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和测量过程,以及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要进一步掌握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并注意和世界年平均气温综合比较,为我们学习世界气候类型做好准备。

通过七年级上册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引导学生读图、识图,绝大部分同学能熟练地记住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更多内容点击【初一地理同步练习】栏目!

标签:地理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