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gk
2013-12-09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这篇初三政治同步教案: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希望可以加强你的基础。
第三节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的、辨证地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觉悟:使学生真正从思想情感上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并初步形成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和封建迷信思想,养成良好生活方式,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教学重点:思想道德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并落实到学生实际行动中。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1989年政治风波前后,邓小平同志一再指出:“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年轻娃娃、青年学生教育不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教育发展不够。”
——引自《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
此处的教育主要指哪方面的内容?(指思想、政治、道德教育。)
因为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是精神文明的灵魂,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放松了思想道德素质就会出现“失误”,因此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之一。
讲授新课: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途径主要有三个。
一、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
1、加强思想教育就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今天加强思想教育,特别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2、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就是要进行“五爱”、“三德”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要使“五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用“五爱”精神不断克服利己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不良倾向,自觉地为集体、为社会、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开展“三德”教育。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3、加强纪律教育,就要加强党、政、军纪和各种劳动、工作纪律教育。
纪律无处不在,有党纪、政纪、军纪,各种劳动纪律、工作纪律。纪律有什么重要性呢?
《拿破仑对军队纪律的一个比较》
拿破仑曾描写过骑术不精,但有纪律的法国骑兵,和当时最善于单个格斗但没有纪律的骑兵——马木留克兵之间的战斗。他写道:两个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一百个法国兵与一百个马木留克兵势均力敌,三百个法国兵大都能战胜三百个马木留克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能打败一千五百个马木留克兵。
——引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手册》
从上述材料中,说明了用严格的纪律把许多人组织在一起,这种力量不单是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而是一种新的力量。这可以看出纪律在军队中的重要性。其实各项工作、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发展,就是因为执行了这些纪律。中学生应该从小注意培养自己的纪律观念。
二、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的含义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它涉及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2、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资料: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在消费观念上,过去认为“衣着朴素”、“节衣缩食”是美德,现在感到“能挣会花”和“身着时装”是时代的要求;
在分配观念上,过去认为“铁饭碗”、“大锅饭”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现在感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才合情理;
在知识观念上,过去认为“大老粗”最革命,现在感到知识和人才是珍宝,对知识和人才越来越尊重,越来越追求;
在时间观念上,过去干事拖拉疲沓,觉得浪费时间没啥,现在感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生活和工作中出现了紧迫感。
——引自《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
提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也都相应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之中有糟粕,新时期出现的生活方式也需要正确引导,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观念的转型期十分重要。这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受益终身。
3、青少年应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感谢你阅读初三政治同步教案: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亲爱的小伙伴们浏览了:
标签:政治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