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2-30
三、学习《武 陵 春》
(一)、解题 (注解⑨)
武陵春,词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
(二)、作者及背景: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生活以金兵入据中原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生活优裕;后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她的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师生回忆背诵《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写于绍兴五年(1135),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三)、反复朗读,揣摩诗意(结合注解)
(四)、理解大意,整体感知(学生概述,教师指正)(字词理解见批注)
文章大意:
暮春时节,春风停了,鲜花已经落尽,只有尘土李还留着落花的香气,/天色已晚,我却懒得(无心)梳洗打扮。/春天里花开花落,景物依旧,而人却和以前不一样了,我对一切事情都丧失了兴趣,/想要诉说不幸遭遇,泪水早已先流。
听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打算去那里泛舟赏春,/只是怕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内心无限(沉重)的哀愁。
(五)、探究赏析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本文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内心哀伤。
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
2、作者哀伤愁苦的原因和程度如何?词人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内心的愁苦哀伤之情的?
原因:“物是人非事事休”。 丈夫的去世使她万念俱灰,无限悲伤。
程度:“欲语泪先流”,她的悲哀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
写愁苦哀伤之情的方法——通过“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细节具体地表达了内心浓重的哀愁。这种用细节写愁苦心态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微妙心理变化过程。前两个词让人感到轻松。词人“闻说”双溪春好,“也拟”泛舟出游,消除愁苦,不过,词人又用“只恐”否定了自己的计划,让人从轻松又跌落到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无奈。
(六)、 拓展延伸:
1、 总结: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通过典型细节来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的是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2、这首词写愁方法独特。除了用细节表现愁苦,还运用了新奇的比喻写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像山一般,连船都载不动。化抽象为具体,这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
3、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写愁名句集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只载—船离恨向西洲。” 苏轼《虞美人》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 白居易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
【过渡】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上面我们学的两首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面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标签: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