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学案:唐雎不辱使命学案(3)

编辑:

2014-12-29

☆一显身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唐雎(    )  怫然(    )

休祲(    ) 缟素(    )

徒跣(    )  色挠(    )

2.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扑于殿上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大王尝闻布之怒乎?

D.轻寡人与。

3.下面是对秦王的三句话的不同理解,从中分别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⑴“不错意”( )

A.因为安陵地方太小,不值得用武力吞并。

B.不是不能用武力夺取,只是暂时不打算使用武力。

⑵“轻寡人”( )

A.希望你们看清形势,不要误认为我们不能用武力夺取。

B.希望你们尊重我的建议,不要采取顽固的态度。

⑶“先生坐!何至于此!”( )

A.请您坐下来谈判!何必用动武的方式来解决这么一个小问题呢!

B.请您坐下来!你们不愿“易地”就算了吧,何必动武呢!

4.选择下列句子的恰当译文,把字母填入括号内。

⑴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A.秦王不说话,安陵君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B.秦王不高兴,因为安陵君派了唐雎去秦国。

C.秦王不愉快,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去。

D.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⑵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

A.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B.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C.秦王变了脸色,长时间跪着向唐雎道歉。

D.秦王的脸色表现屈服,长跪着向唐雎表示感谢。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而游者……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二、整体感知

1.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其中的秦王是指________________。

(2)秦王的换地要求看似好意,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__行为。而唐雎的不答应实际上是一种_____________行为。

(3)“先王”是指_____________;“布衣”是指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寡人”是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3.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

⑴“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⑵“安陵君其许寡人。”( )

⑶“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⑷“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⑸“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4.从表达方式看,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析“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内阅读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

⑴寡人谕矣( )

⑵秦王色挠( )

2.唐雎面对秦王以___________相威胁时,他以_______________作答,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举,从气势上压倒秦王,充分展示了他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文段中的秦王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君王形象。

3.翻译下列句子大意。

⑴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句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