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2-24
四、拓展活动:爱,这样说出口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里走一遭,在走的过程中不能再回头重走,在途中可以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能摘一棵。柏拉图觉得此事很容易办到,便充满信心地往前走,谁知过了半天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又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因为只可以摘一株,便挑挑拣拣,总希望前面有更好的;等到走到尽头时,才发现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到底什么是爱情呢?
请将你的理解与大家交流。
五、布置作业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意,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师生在共同创造的和谐、民主的氛围里平等地探究敏感话题。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于爱情这种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如何面对爱情?爱情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所在。教学中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讨论,用多种方式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放下包袱,轻松参与到讨论当中。
二、结合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
本文由于采用故事的形式去阐释道理,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爱情等问题比较好奇和敏感,因而比较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教学,让学生积极大胆地开展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资料链接
一、作者简介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苏联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36~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家乡所在地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校长。自1957年起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学校集体和家庭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农村学校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校内领导等问题。他在著作中,宣传苏维埃人道主义教育学思想,他的著作富有生动的教育实例,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
他写有教育专著和小册子40余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等,已有中译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二、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
他用了多年时间研究这个问题,他认为爱情问题是个性形成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他说得很对。人的全部道德观念集中地表现在爱的情感里,表现在爱的内容和形式里。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即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里也有孩子。他每天观察他们,同妻子安娜·伊万诺芙娜一道抚育他们成长。这种情况也为他思考“这个难以给予教育且常被教师忽略的人的心灵深处这一隐秘地方”,提供了不少材料。
在各民族的语言里,恐怕只有“母亲”这个词可以同它相提并论。爱的真正实质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一种非同寻常的倾慕、依恋之情,直至情感在意识中排除自己,在另一个“我”中忘却自己,而恰是在这种“排除”和“忘却”中获得了新我,并以新的方式控制自己的感情,在另一方的幸福中找到自己的幸福。爱情是人类关系创造的花冠。随着这种关系的建立,眼前出现许多美好事物,但主要是新的生活。帕夫雷什中学的教师们认为,“爱情属于人的高级感情。年青一代德育的实质就在于培养和建立这种感情”。他呼吁自己的同事们要细心观察这种感情,深深尊重这种感情,并要竭尽全力用人的这种最高尚美德填满年轻人的心田。应当不失时机地教育未来公民懂得这一切。正如从一开始就要教导他们怎样劳动一样,也需要在他们刚懂得爱情的时候就教育他们怎样去爱。
(摘自《爱情的教育》一书的序言,世敏、寒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册教案:致女儿的信教案集(四)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语文教案栏目!
标签: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