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成比例线段

编辑:sx_zhanglz

2015-09-07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威廉希尔app 准备了初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学情分析

相似图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小学时学生就接触过比例的知识,在七年级下册时学生已学习了全等图形(其实全等图形就是相似图形的一个特例)。在八年级下册时学生学习了分式及分式方程,这也为学生学习学习本章知识打下基础。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基础等,学生在学习线段的比时不会感到很困难。

二、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段的比及成比例线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运 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情景感受学习线段的比重要性;结合图形知识学习比例让学生感受“数”与“形”的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及以前学习的知识中发掘线段的比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围绕设定的几个思考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比、成比例线段概念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

(1)引入:形状相同图片观赏,类比全等及相似引入。

(2)新内容探索总结,对应线段的长短可描述出形状相同图形的大小关系

2.过渡:线段的比

引入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nmCDAB其中,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nm表示成比值k,那么kCDAB或AB=k·CD.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

五边形 ABCDE与五边形A’B’C’D’E’形状相同,AB=5cm,A’B’=3cm。AB: A’B’=5 : 3,就是线段AB与线段A‘B’的比。 这个比值刻画了这两个五边形的大小关系。

思考1: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要采用同一个长度单位.

思考2:图中两个直角三角形三边比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30°角直角三角形:a:b:c= 3.成比例线段探究

在Rt△ABC中 ∠BAC=90°,AD是BC边上的高,AB=3 AC=4  (1)求 AD, BD的长 (2)BD:AD=AB:AC成立吗 合作探究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六、板书设计  略

七、教学反思

(1)教材上的例题可以交给学生自学,然后通过随堂联系加以巩固,以节省出学生探究时间。如果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补充相关的练习。

(2)线段的比的内容其实在之前所学的几何内容中已经普遍用到,在课堂中不必过分强调,学生了解即可

(3)在最后思考题中,可根据学生了解情况,适当引导学生对“射影定理”相关的认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推荐: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  

初三数学二次根式教案设计 

标签:数学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