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梯形复习教案

编辑:

2014-08-31

(A)1 (B)2 (C)3 (D)4

3.四边形ABCD的四个角之比∠A:∠B:∠C:∠D=1:2:2:3,则四边形是(  )

(A)平行四边形 (B)等腰梯形 (C)直角梯形 (D)非直角、等腰梯形

4.梯形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它分成2:3,则梯形较长底边长是(  )

(A)9 (B)12 (C)18 (D)20

5.梯形的面积为16cm2,高为4cm,它的中位线长为 cm.

6.梯形ABCD中,AD∥BC,过D作DE∥AB交BC于E,梯形周长为53cm,AD=7cm,则⊿CDE的周长为 cm。

7.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CD=1:2,中位线长是6cm,高8cm,则AB= cm,CD= cm,AD= cm,

8.梯形ABCD中,∠A=90°,AD∥BC,连BD,⊿DBC是等边三角形,⊿DBC的周长为27,则AD的长为 。

9.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AD=BC,E是AB的中点,求证:ED=EC

10.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中位线EF长为3cm,

⊿BDC为等边三角形,求梯形的两腰AB、DC的长及梯形的面积。

课后训练:1.如图,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且AC=2mn,

BD=m2-n2(m>n>0),求梯形中位线MN的长

2.如图,梯形ABCD中,AD∥BC,∠B+∠C=90°,E、F

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EF=12 (BC-AD)

3.在梯形ABCD中,AD∥BC,AB=AD+BC,E为CD中点,

求证:AE平分∠DAB。

4.如图ABCD是等腰梯形,AB∥DC,AD=BC。P是CD上任意一点,

过点P作AD,BC的平行线,分别交对角线AC,BD于点E、F,

求证:PE+PF=AD。

5.如图,过⊿ABC的顶点A,任作一条直线AD,作BE⊥AD,CF⊥AD,E、F为垂足,M是BC的中点,求证:ME=MF。

独立训练:

1.等腰梯形的下底是上底的3倍,上底与高相等,则下底角的度数为(  )

(A)30 ° (B)45°   (C)60°   (D)75°

2.梯形ABCD中AB∥DC,AB=5,BC=32 ,∠BCD=45°,∠CDA=60°则DC等于(  )

(A)7+23   (B)8  (C)8+3    (D)8+33

3.若梯形的两条对角线分中位线为三等分,则梯形的上、下底之比为(  )

(A)1:3   (B)2:3   (C)3:5   (D)1:2

4.已知直角梯形的高为h,中位线长为m,一个底角为150°,则梯形的周长为 .

5.等腰梯形的两底长为4cm和10cm,一底角为45°, 则它的面积为

6.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AD:BC=1:4,则BD:AC=

7.如图,梯形ABCD中,AB∥DC,对角线BD⊥AB,已知两底

与高的和为16cm,梯形面积为32cm2,求AC的长。

8. 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CF⊥BE交BD于点G,F是垂足,求证:四边形ABGE是等腰梯形。

9.如图,梯形ABCD中,AD∥BC,BD为对角线,S⊿ADB:S⊿DBC=3:7,求中位线EF将梯形分成的两部分面积之比。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希望这篇初中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梯形复习教案可以有助于您备课!

标签:数学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