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11-12
三、课下作业
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
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设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关键是要合理地补充某些情节或细节,从而鲜明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如果打算改编成短剧,最好采用集体编写的形式,由教师或个别学生先拟出一个提纲,经讨论后确定各部分的内容,然后分配角色,组织演出。在讨论中必定会涉及一系列问题,例如全剧要不要分出场次,分几场为好,诗人是否应当出场,如出场又该如何处理才好,等等,这样讨论下来,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不要为演出而演出。)
3.杜甫一生及其伟大诗篇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1、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大致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理解他诗歌的风格变化。
☆要领提示
1.教学中要多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诵读教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但一次次的诵读不应停留在同一个层次上,应该是每一次诵读都要有新的感受和领悟,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和领悟表现出来。教师要在启发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基础 上,做一些朗读技法方面的指导,效果会更好。
2.有些表现重大事件,与诗人经历、处境密切相关的诗歌,要对其产生的背景有所了解,以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风格变化。
3.挑一些精妙的或广为流传的名句,揣摩品味,做初步的鉴赏分析。
☆教学设想: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进行无提问式设计,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己品味美点,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而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
(二)、强调朗读。古代诗文都强调朗读,但诗的朗读更应高于文的朗读,要读出情感,读出意境,读出节奏,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像古人那样吟诵、吟唱。
(三)、要做好课前预习,有关背景材料准备充分。
☆实例探究: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资源共享,走近杜甫
课堂交流关于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材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交流,将所搜集到的材料归纳整理,然后课堂发言,并补充完整:
杜甫,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诗中常以少陵野老自称。年轻时举进士不第,遂各地漫游。天宝时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居长安近十年,安史之乱,逃至凤翔,见唐肃宗,任左拾遗。长安收复后回京,不久辞官,移居成都。晚年携家眷离开成都,漂泊于湘鄂一带,死于途中。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有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抱负,但因仕途失意,又历经祸乱,有志不展,生活贫困,因而能体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歌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杜甫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发展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丰富和提高了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力,并形成了“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以上内容教师可根据情况增删,但一定要为学生理解诗歌做好背景介绍。
◆一诗四读,理解诗意。
(一)吟读 ,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古诗讲究平仄压韵,讲究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有音韵美。这些特点是由诗歌的形式决定的。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也是影响诗歌朗读效果的因素。同时把握好每首诗中作者的情感是读好一首诗的关键。《望岳》写于开元盛世,是他的早期作品,赞美泰山,表露诗人远大抱负的,要读得激昂豪迈。《春望》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传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感情深沉含蓄,要读出沉痛忧伤。
(二)译读,以诗译诗,用诗歌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古诗,译出来的现代文最好也要押韵。
《望岳》:学生读原诗,教师示范译诗:
五岳之首的泰山景象如何?
这些青山耸立在齐鲁间。
大自然的神奇秀美聚集在此,
山北山南如黄昏清晨不一般。
云层翻滚荡涤着我的心胸,
注目飞鸟入林直到看不到。
我定要登上最高峰,
举目纵观傲视群山。
《春望》:教师读原诗,学生译诗。
山河依旧而国都已经破残,
春天的京城荒树野草蔓延。
感念时事看见花草就想落泪,
痛惜离别听到鸟鸣倍觉心寒。
战火接连从去年三月烧到今年三月,
一封家书抵换万两黄金。
白头发已经越挠越稀,
简直是梳不成髻插不住簪。
标签:语文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