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短文两篇语文教案

编辑:sx_chenj

2013-11-07

语文的教学需要联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威廉希尔app 编辑了初二短文两篇语文教案,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到帮助!

课时:

一课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文章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自然景物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三峡吗?三峡的壮丽风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咏它,古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商隐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有刘白羽的《长江三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更增添了三峡的美。今天,我们来看看,在地理学家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又是何等的壮丽。早在1500年前,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在《水经注·江水》中对三峡的风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解题

⒈引导学生看“阅读提示”和注释①。

⒉简介作者及作品。

郦道元(466—527),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寅杀害。有《水经注》传世。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在“访渎搜渠”,亲自考察后为其补订作注,写成《水经注》40卷。语言简洁精练,文字秀丽优美,对后代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三峡》是《水经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三)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

⑵播放字词教学幻灯片。

幻灯片一:

⒈利用工具书,给下字注音。

阙 叠 嶂 曦 襄 溯 湍 漱 涧 啸

⑶学生完成正音,全班共同订正。

⑷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放声读书。

⑸疏通全文大意。两人一组,参考注释,疏通课文大意。没有注释的句子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体讨论解决。

⑹集体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学生解答不了时,教师适时点拨或给予解答。

⑺结合课后练习四,解释重点文言词语。

①播放重点文言词语幻灯片。

幻灯片二: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⒈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⒊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⑻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

⑼在学生各自疏通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三:

思考题一:文章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的?

思考题二:三峡地貌总体特点是什么?四季各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思考、讨论。

③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描写了三峡两岸高峻的山势,奔腾的江流,以及一年四季景色的变化。(或山、水、树、猿鸣)文章先写三峡地貌,重点写山,然后又分别描绘了四季的景象,先写夏季三峡的江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色。

④明确思考题二:

地貌总特点:山势连绵,遮天蔽日。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幽静、凄凉。

⑽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以上特点。

⒉精读课文

⑴教师引导:这篇仅有百余字的短文写景状物情景交融,语言精练,风格清新,是《水经注》中特别优秀的章节之一。请同学们从下面写景的语句中,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做简要分析。

⑵播放写景语句的幻灯片。

幻灯片四:

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做简要分析:

①“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清荣峻茂”

③“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④“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⑶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或作必要补充。

⑷明确精彩语句分析要点。

①句写出了江水的季节特点。春冬水涸之季,下滩的水雪浪飞溅,故为“素湍”;水清流缓可谓“绿潭”。“素”“绿”色彩相间,“湍”与“潭”一动一静。岩崖、云朵、蓝天于碧水中可见,令人有无限遐想。

②句四字状四物:以“清”字状水,以“峻”字状山,以“荣”字状柏树,以“茂”字状草,水清、树荣、山峻、草茂互相辉映,大自然充满无限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此“清荣峻茂”的三峡美景自然会使人产生“良多趣味”,而三峡的春冬之景毕竟只是在热爱祖国山川的人眼里才益发显得“清荣峻茂”。读到此处,使人油然而生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感情。

③作者并不明确点出“秋”字,而是以一个“霜”字加以暗示,以概括之笔写深秋霜晨,又以“寒”“肃”二字渲染,三峡秋景遂变成清寒之景,给人带来的心情自然也是凄凉之情。

④作者不再写山、写水、写树,而是写猿鸣,以此来烘托萧瑟的秋景,写出人们身处此时此地的伤感。

⑸学生讨论归纳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的特点: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就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情景交融,富于表现力。作者用有限的字句,分别描绘四幅美丽的山水画,三峡的壮丽景色,磅礴气势,千姿百态,如在眼前,使人的心灵受到陶冶和震撼。

⑹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⑺教师小结:

本文以简练精确的文字“素、绿、怪、悬、清荣峻茂”,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地貌和四季景色。那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重岩叠嶂,那奔腾浩荡、一泻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动地表现出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那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悬泉瀑布”和“清荣峻茂”的山水草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肃涧,则显示了祖国山光水色的清幽秀丽。

⑻运用媒体播放思考题幻灯片。

幻灯片五:

思考题三:《三峡》最后一句,对文章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思考题四: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

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⑽明确思考题:

①明确思考题三:

《三峡》最后一句可谓锦上添花之笔,将三峡的凄清、空旷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以渔者歌谣作结,凄凉哀婉,使读者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②明确思考题四:

描写山水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作者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舂冬之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后特别点出“良多趣味”,流露出作者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使读者受到感染。

⑾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这堂课,我们朗读翻译,并欣赏了这篇描绘三峡优美风光的精彩散文,感受了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的确,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对后代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课下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妙处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播放作业幻灯片

幻灯片六:

⒈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⒉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⒊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

(五)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记承天寺夜游》

课时:

一课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难点:揣摩作者在写景文字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他的山水游记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柳宗元、宋代苏轼等人的山水散文,都曾受他的影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一篇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解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断,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种心境。本篇课文就出自苏轼的一部笔记《东坡志林》,这篇仅83字的写景小品,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是有寓意的,耐人寻味。

(三)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2)播放应掌握字、词的幻灯片。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初二短文两篇语文教案,希望大家认真浏览,祝各位教师教学顺利!

相关推荐

八年级上册语文山海经教案

语文望岳教案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