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9-07
【总结】我国各民族无论大小,人口多少,都是平等的。
【乡土问题】广东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请在课件中找出(在课件右边的“其他素材”中找到广东省政区图)。
【设置情境】王朋去杜鹃家做客,见杜鹃家不吃猪肉,就说:“你们回族怎么还这么落后 ,学学我们汉族吧。”你觉得王朋说的对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讨论中领会怎样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本小组观点(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评价学生的观点)。
【网上游戏】用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将具体事例和中国民族政策相连,从而体会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生归纳】中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什么特点?
【板书】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设计意图:通过人机对话,激活学生新的学习兴奋点,形成正确的民族观;结合乡土知识,将课本知识具体化、生活化、网络化。
【承转】中国民族众多,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使中华民族的文化绚丽多彩。
【布置任务】在你们面前的电脑课件里,老师收集了各民族灿烂多姿的风土民情,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民族,在课件网络中找出有关这个民族的资料。
【温馨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小组的电子作品,我们看看哪个组的作品最好。电脑水平很高的同学还可以利用我提供的网址,找到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2.完成表格时,可以在网络上选择你需要的内容复制,然后粘贴在表格里。不仅可以粘贴文字,还可以粘贴图片,甚至视频资料也可以粘贴到表格,这能使你们的作品更加精彩。
【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学生分工合作,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品(教师在教室询查,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完成电子作品,控制好时间)。
【展示作品】学生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所选的民族各方面的风土民情向全班展示,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适时的进行作品评价)。
【评比】学生发言,共同评出本堂课的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电子作品。
【板书】4.中国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解读别人的观点;(2)培养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整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归纳总结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整合。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表达今天的收获,或者用一句话表达你对中华民族的祝福。
【学生发言】自由发言(教师适当评价并鼓励学生)。
课堂体验
【图片交流】学生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图片。
【时装舞蹈秀】学生课前准备的民族服装或民族舞蹈表演(教师注意控制节目数量和时间,调控课堂气氛)。
设计意图:活跃气氛,结合课堂内容给学生一个舞台崭露才华,融洽情感。
作业设计
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任选一题:
1.拍摄制作民族采风记录片或图片展(摄影爱好者)。
2.制作简介中国民族的网页或课件(电脑爱好者)。
3.考察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推出一项旅游项目并设计出宣传单(广告爱好者)。
4.撰写小论文:“我的民族观”。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课后作业,拓展思维
教学提纲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中国民族的数量及构成:56个民族,汉族占91%,其余55个称为少数民族
2.中国民族分布
总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分布: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分布: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
3.中国的民族政策:平等团结,相互尊重,共同繁荣
4.中国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三、教学反馈
本课重在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以及课堂的动态组织形式、课后的创意作业,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社会交往合作、乐于学习的非智力因素。考虑了学生的成长及终身发展需要,便是本课设计的价值所在。
本教学设计内容来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综合文科课中的地理内容部分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中的第二课时
附:课件简介
本课件采用网页格式制作,在右边的导航栏内共有7个项目,点击各栏目后分别展示如下内容:
1.人口数据──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及分布地区的表格
2.民族简介──中国各民族历史、语言、宗教、著名人物、重要节日、贡献等民族简要介绍
3.民族服饰──中国各民族的服饰图片
4.民族风情──中国各民族的节日风俗等图片及视频资料
5.民族舞蹈──中国各民族的舞蹈视频精选
6.其他素材──邮票上的民族图片,人民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民族文字图案,少数民族的著名人物图片,少数民族的著名绘画作品图片,有关民族的地图,各民族历史贡献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文字案例素材,少数民族抵抗侵略的视频资料等
7.课堂活动──
有关八年级地理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标签:地理教案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