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6-0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和改造相结合的总路线)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主要任务: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方针—自力更生为主;三大运动—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4、“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5、成就:工业----1953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根无缝钢管在钢都鞍山诞生;1956年,我国第一座年产3万辆“解放”牌载重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成;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1956年宝成铁路建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6、影响: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间:1954年9月 地点:北京。刘少奇做报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大法。内容: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反映人民的意志,代表各族人民的利益。特点(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民主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四、“大跃进”运动。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原因: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强调高指标、高速度。3、主要表现:农业的“浮夸风”,工业的“全民大办钢铁”。4、影响:积极—: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表现了可贵的建设热情,也取得了一些成就(1959年北京建成了人民大会堂)。消极—: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背了经济规律,打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秩序。(大批农村劳动力投入大炼钢铁,使农田荒废,生产衰退,国家遭到重大损失;片面强调发展钢铁,使轻工业减产,市场供应困难,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1978年21月 地点:北京 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影响: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包干到户的典型—凤阳县小岗生产队。2、四川—包产到组。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4、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向结合,客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极大地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5、补充改革—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七、经济特区 1979年,邓小平提出办特区。1980年:深圳(对外开放的窗口)、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福建)、海南岛(海南省)。
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80年代)——(90年代)上海浦东新区[扩大开放的窗口]——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依据:我国的国情) 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步走战略:1、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完成;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九、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1月—2月) 1、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发展才是硬道理”。3、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4、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十、“一国两制” 1、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邓小平 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
2、一国两制的含义:在一个统一的中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香港回归:1984年,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
4、澳门回归: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
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百年别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6、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正确的途径;新中国的建立,使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的内政和外交权利;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统一的历史大趋势。
十一、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国参加。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主题:团结反帝。
十二、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第三世界国家和支持正义国家的有力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意义: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三、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
十四、杂交水稻: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D 世界古代史 (5分)
一、古代希腊 1、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改革。 2、公元前5世纪,雅典在 伯里克利 执政时期,城邦政治充分民主化。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时掌握国家权力的重要机构。当时, 公民大会 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个机构。 3、雅典民主政治史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上,真正拥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二、古代宗教 1、
项 目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产生时间 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
产生地点 印度 巴勒斯坦地区、小亚细亚地区 阿拉伯半岛
创 始 人 乔达摩。悉达多 相传是耶稣 穆默罕默德
经 典 《三藏》 《圣经》 《古兰经》
基 本
教 义 1、 宣扬因果报应2、 提倡禁欲修行3、 主张众生平等 1、 上帝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着2、 人生下来时有罪的3、 要忍受现世苦难,以求死后升入天堂 1、 宣扬对天神安拉的崇拜2、 遵循安拉善意行事的人灵魂就能够升入天堂
节 日 达摩祖师圣诞(十月初五)、释迦如来成道日(十二月初八) 圣诞节(12月25日)、复活节、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四)、情人节(2月14日) 古尔邦节(教历12月10日)开斋节(教历10月1日)
2、宗教的实质是 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虚幻反映,是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不科学认识 。
E 世界近代史 (30分)
一、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人被发现”) 启蒙运动
时间 14——16世纪(先在意大利兴起) 17——18世纪(法国为中心)
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出现并得到了发展
性质 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追求幸福) 理性主义(主张平等、自由、博爱)
主要代表及作品或主张 但丁(意)——《神曲》;达•芬奇(意)——《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英) 伏尔泰(启蒙运动杰出代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狄德罗——宣扬理性,提倡人道主义;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卢梭——主权在民
影响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感悟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基础;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
二、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准备——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航海家 国籍 航海时间 航向 资助国家 主要成就
达•伽马 葡萄牙 1497年 向东 葡萄牙 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哥伦布 意大利 1492年 向西 西班牙 发现了新大陆——美洲
麦哲伦 葡萄牙 1519年 向西 西班牙 麦哲伦及其船队实现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真理。
影响 沟通了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从分散走向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感悟 要勇于开拓创新,百折不挠,坚持科学精神
航海动机 追求黄金,开辟市场,发财致富(受文艺复兴“追求现世幸福生活”影响)
▲哥伦布到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东方(印度)。16世纪,意大利地理学家亚美利哥通过几次考察,证实这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后来人们便以亚美利歌的名字命名新大陆,简称美洲。
三、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斯图亚特王朝 腐朽的封建制度 英国的殖民统治 南方种植园经济
开始标志 议会的重新召开 攻占巴士底狱 列克星顿的枪声 南方向北方挑起战争
1640年 1789年 1775年 1861年
领导人物 克伦威尔 罗伯斯比尔 华盛顿(美国国父) 林肯
领导力量 新贵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种植园主 资产阶级
主力军 新模范军 国民自卫军 大陆军 北方联军(包括黑人)
领导机构 议会 制宪会议 大陆会议 林肯政府
法律文献及意义 《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国家政权由议会掌握 《人权宣言》:宣告法国资本主义的诞生;法典:巩固大革命成果 《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1787宪法:确立美国是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 《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势骤然改观
重大事件 处死查理一世、光荣革命 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执政 组建大陆军、萨拉托加战役(转折) 林肯当选总统导火线,攻克叛军老巢里士满
结束 光荣革命 共和国建立 英国投降 南方投降
历史意义 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进步思想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美国独立,对欧洲革命和拉美的独立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创造了条件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感悟 独立、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前提条件,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坚持依法治国;要顺应历史潮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要依靠人民群众。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
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农奴制的危机 幕府的封建统治
目的 维护贵族、地主阶级利益 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领导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
领导力量 以沙皇为首的地主阶级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倒幕派改革力量
主要内容 农奴有人身自由;有占有财产、经商等权利;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 废蕃置县;发展近代工业;采用欧美学制,发展教育事业;提倡欧美生活方式;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
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作用 工业生产迅速增长,国力大增 摆脱民族危机,维护了国家独立,国力强盛起来
是历史的重大转折,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局限性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感悟 改革是强国之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努力学习外来先进文化;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科教兴国。
▲英法美革命中都通过制定法律来管理国家,这一做法也体现了当代的一个潮流,即依法治国。
四、资产阶级改革
▲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是“废蕃置县”,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的是发展近代工业,影响最深远或最具可持续发展的是发展文化教育,而军事措施则为其走上军国主义提供了条件。
五、19世纪60年代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及解决措施
美 国 日 本 俄 国
主要问题 南北矛盾(一国两制) 幕府统治的危机 农奴制的危机
解决方式 资产阶级革命(内战)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土地政策 颁布《宅地法》 向地主赎买一块份地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除的制度 黑奴制 幕府统治 农奴制
提供的条件 自由劳动力 建立封建性资产阶级政权 自由劳动力
共同关注问题 即民生问题:解决了农村土地问题
六、20世纪成功的改革——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原因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缓和政治危机
主要
内容 ①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②中小企业可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③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发展商品经济。 ①财政方面,整顿银行,恢复信用;②工业方面,政府实行“产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以工代赈等内容,还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刺激消费和生产;③复兴农业。
性质 社会主义改革 资产阶级改革
特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意义 这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
感悟 改革是强国之路。国家应该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宏观管理。政府要关注民生,采取措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经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可以借鉴别国经济体制。
七、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 19世纪下半叶
原因 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新能源 煤碳(动力机:改良蒸汽机) 电力(动力机:发电机)、石油(内燃机)
特点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影响(“双刃剑”) 1. 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城市兴盛,人口增长,工厂企业化,改变了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了强大工业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整体世界最终形成,
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给人类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在对身体带来的伤害、各类污染、交通事故等等
感悟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科技推动社会进步;国家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实行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发展科技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倡导低碳,“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 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开发清洁能源,发展公共交通;要让科技造福人类,安全使用核能源。
八、 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发明者 国籍 时间 成果 影 响
哈格里夫斯 英 1765 珍妮纺纱机 标志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瓦特 英 1769 改良蒸汽机 人类进入到了蒸汽时代
富尔顿 美 1807 第一艘汽船 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
史蒂芬孙 英 1814 第一辆火车 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铁路时代
九、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发明者 国籍 时间 成果 影 响
法拉第 英 1831 电磁学理论 打开了电气时代的大门
格拉姆 比 1873 发电机 一种新能源——电力被开发出来
贝尔 美 1876 电话 方便人们远距离传递和交流信息
西门子 德 1879 电车 使城市居民出行更方便、快捷
爱迪生 美 1879 电灯等 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
德普尔 法 1882 远距离输电法 推动电力的广泛应用
戴姆勒 德 1883 汽油内燃机 为汽车飞机的发明提供了动力
卡尔•本茨 德 1885 三轮汽车 被誉为“汽车之父”
狄塞尔 德 1892 柴油内燃机 为汽车飞机的发明提供了动力
马可尼 意 1896 无线电报 方便人们远距离传递信息
莱特兄弟 美 1903 飞机 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的第一步
十、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 根本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重要原因 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三国同盟(德、奥、意,以德国为核心,而意大利是动摇者)三国协约(英、法、俄)
直接原因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普林西波枪杀斐迪南大公)
重大战役 凡尔登
战役 1916年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凡尔登战场被称为“屠场”“绞肉机”和“地狱”。到12月,法军收复全部失地,德军在西线丧失主动权。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成为大战的转折点。
索姆河
战役 1916年7月,为牵制德军,英法投入150个师的兵力发动了索姆河战役。英军首次使用新式武器——坦克攻击德军,这是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
大战结束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而告终
性质 “一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影 响 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矛盾,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发动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感悟 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我们要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维护社会的稳定,建设和谐社会。反对各种形式的暗杀恐怖事件,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各种争端。
十一、近代自然科学革命
科学家 国籍 成 果 地 位
牛顿 英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近代科学大师
达尔文 英 《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
爱因斯坦 德(美) 先后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打开原子能时代大门。 伟大的物理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终结者,又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开创者。
近代科技成就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③科学家(或发明家)自身素质和努力
十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彼得格勒起义 序幕 彼得格勒起义:1917年11月7日,在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临时政府
成果 1917年11月7日,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措施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退出一战;迁都莫斯科;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意义 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成功实践。
十三、“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时间 1919年1~5月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操纵国 美、英、法 美(主导)、英、日
中心议题 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限制海军、亚太问题及中国问题
主要条约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结果 形成“凡尔赛体系” 形成“华盛顿体系”
损害中国主权内容 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交给日本——引发五四爱国运动 实行“门户开放”——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实质 战胜国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建立起帝国主义在西方(欧、非、中东)和东方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感悟 “弱国无外交”。反对强权政治。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四、经济危机及对策
经济危机 发端 1929年10月,美国最大股票市场——华尔街股票价格暴跌
特点 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力特别巨大,影响范围特别广
危害 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工业生产大幅下滑,美国、德国最为严重
对 策 美国 实行罗斯福新政,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
德国 希特勒上台,实行法西斯专政,使德国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日本 在军部支持下实行法西斯专政,使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感悟 在国家面临严重的危机时,要顺应历史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大胆进行改革、创新
十五、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 因 根本原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重要原因 ①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②德意日的法西斯统治③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与反法西斯同盟
标 志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 规模扩大 1941年6月,德国东侵苏联
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战争结束 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
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重 大 战 役 ①1940年5月,敦刻尔克大撤退;②“不列颠之战”爆发,这是二战最大的空战;
③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初,德军进攻莫斯科,苏军英勇还击,最后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这是大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德军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激战。苏军全歼被围德军,取得胜利。这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二战最重要的转折点
⑥1944年6月,英美盟军取得诺曼底登陆战的胜利,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
⑦1945年4月,攻克柏林的战斗打响,苏军攻占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德国制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重大会议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雅尔塔举行战时第二次最高级会议。会议通过决议处置德国的措施;战后成立联合国;会上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这次会议加快了战争进程;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苏美两分天下)
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6日、9日,美国将两颗原子弹投在了广岛和长崎,震慑了日本法西斯。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胜利
原因 ①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②战争的正义性,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③法西斯国家国内人民反战意识高涨
感悟 ①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②在面对共同问题(或敌人)时应加强国际合作;③战争是残酷的,世界发展需要和平;④国际社会的矛盾与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友好协商解决
F 世界现代史(20分)
一、“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冷战” 的形成 背景 “共产主义的威胁”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日益强大
中心 遏制苏联 最先发出信号 1946年,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
开始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纲领(即杜鲁门主义)
实质 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反共为借口,实现干涉各国内政和全球扩张的野心
表 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认为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防止共产主义渗透”的使命)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目的是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高潮 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组织的建立,也标志着苏美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西方经济的发展
美国发展
原因 美国不仅本土没有遭受战火洗劫,而且大发战争横财;战后美国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拓展海外市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大力发展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
表现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西欧振兴 原因 西欧国家凭着原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加之各国采取有力措施(如干预经济生活等)
特点:联合自强 目的 重振西欧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
发展历程 即欧洲“一体化”进程: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有12个国家加入,1995年成员增至15国,后由发展至27个成员国)→欧元于2002年正式流通,现有17个国家加入欧元区。
日本发展 原因 实行民主化改革;重视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表现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东亚的经济奇迹”
感悟 坚持走和平崛起道路;实行科教兴国,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改革 内容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
结果 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
中国改革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被誉为“世界经济的奇迹”
感悟 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关注民生;实行依法治国,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加强执政党建设,处理好民族关系。
四、战后亚非拉国家的发展
亚洲国家的发展 “蒙巴顿方案” 1947年英国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蒙巴顿提出的“印度独立法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尼赫鲁为印度首任总理,真纳出任巴基斯坦首任总督
印度 独立后,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建立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仍面临许多困难
韩国 启动“经济开发战略”,创造了“惊人的汉江之奇”
新加坡 成为东南亚第一个“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并以“神奇的港口之国”著称
中国改革成功,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日本战后和平崛起,创造了战后东亚经济奇迹
五、“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当代世界格局)——经济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经 济 全 球 化 趋 向 原因 ①现代高新技术发展迅猛;②市场经济席卷全球;③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表现 ①国际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如世贸组织WTO——经济领域的联合国、欧盟EU——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APEC等);②国际贸易在幅增长,国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③跨国公司扮演着主角
特点 “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影响(“双刃剑”) ①加强世界经济联系;发达国家可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劳动力市场;发展中国家也可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经济;更好地应对当前人类面临一些重大问题(人口控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重大疫病及国际恐怖主义等)
②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受益不均,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应对措施 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经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扩大国际市场,同时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维护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 原因 ①苏美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力量增强,出现“一超多强”局面
“一超多强”的关系:既合作又竞争。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影响 有利于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曲折中发展 原因 ①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②地区冲突、宗教纠纷、恐怖主义加剧了世界的紧张与动荡
表现 ①多极力量对美国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②在反恐、能源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也不得不与各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
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民族矛盾、核危机等
应对措施 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发挥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六、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快速、便捷、高度智能化和全球化、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学科交叉渗透。
G 成都历史 (5分)
一、三星堆和和金沙遗址
1、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距今3000-5000年,是殷商奴隶制青铜文明,代表文物见下图:青铜面具 青铜立人像 2、位于四川成都西郊的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是末商周初的奴隶制青铜文明,代表文物见下图(其中,第二副图叫太阳神鸟,2005年被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案。)太阳神鸟和它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二、都江堰的修建A.战国后期秦国李冰(川主)主持修建的。 B.构成:由渠首工程(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和渠道灌溉工程构成。C.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最大特点),自流灌溉。D.功能:防洪、灌溉、运输等。 E.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 F.2000年, 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三、汉代成都的文化1.成都教育:汉景时,蜀郡郡守文翁在成都创办蜀郡郡学——文翁石室(今石室中学),它是我国第一所地方官学。 2、司马相如和扬雄:司马相如,汉赋主要奠基者,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扬雄字子云,代表作有《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晚年写的《方言》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方言词典。3、陶塑、画像砖、画像石称为艺苑三绝,代表有东汉的说唱俑。4、青城山是我国道教圣地,2000年和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起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四.唐朝诗人与成都 李白留有《登锦城散花楼》赞美成都;有“诗圣”之称的杜甫曾住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杜甫草堂为了纪念他;女诗人薛涛发明薛涛笺。五.维新变法运动 宋育仁是四川维新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1898年5月,宋育仁等人发起成立了“蜀学会”,创办《蜀学报》。戊戌六君子中的杨锐、刘光第是四川人。
六、近代实业的兴办 1877年,四川总督丁宝桢在成都组建四川机器局,后改名为四川兵工厂。这是四川近代工业的起点,标志着四川近代工业的诞生。1902年,陈宛溪在川北三台县创办裨农缫丝厂,是四川最早的缫丝厂。1902年,商人欧阳显荣投资设计的第一台汲卤机在自贡盐场诞生,是四川盐业由工场手工业向近代机器转变的标志。七、保路运动: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实质是将川汉铁路卖给了外国,全川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1911年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在成都成立,标志着保路运动兴起。领导人:蒲殿俊、罗纶。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后保路运动发展到武装斗争阶段。四川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爆发创造有利条件。今成都人民公园内就矗立着一座保路运动的纪念碑。八.宝成铁路:“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宝成铁路于1956年通车,沟通我国西北和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动工修建,1952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这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九.川军抗日:1937年8月,川军(在刘湘领导下)开赴抗战前线,获得“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赞誉。川军将领王铭章、许国璋、李家钰等为国捐躯。1938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挽川军将领王铭章联称“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的本色;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初中历史会考考点复习资料整理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
标签:初中会考历史
威廉希尔app (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